小康百村行丨南京溧水芝山村:从荒凉的小村庄到网红打卡地

2020年06月04日 15:11:3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从偏僻荒凉的小村庄,到游客慕名前来的网红打卡地,这个蜕变,南京溧水晶桥镇芝山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芝山村通过成立村综合社,建立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观光旅游与特色农业互利共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如今,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阔步奔小康。

  道路通了、景色美了,小村庄变成宜居家园

  芝山村位于溧水区东南部,距南京主城区约80公里。现有住户1059户,人口3131人。谁能想到,一年前的芝山村,还是一个杂草丛生、泥泞满地的闭塞村庄。去年,随着芝山村“三口三化”(“三口”即村口、塘口、门口,“三化”指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的深入实施,芝山村的人居环境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自2019年起,芝山村综合社承接起晶桥镇135公里的农路管养工作,组建道路养护队、购买养护机械、承包“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路创建……宽阔平坦的村间道路一条接一条地出现,制约芝山村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步消除,村民致富奔小康有了新盼头。

  “以前村里没修路,晚上出门都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大家晚上没事也会出来散散步。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村民周小白告诉记者。

  信步村间石板路,赏田间阡陌、戏塘中鱼虾……夕阳西下,仍有不少游客在村间漫步,用心体验着闲适的乡村慢生活。

  地盘活了、钱包鼓了,年轻人回村大显身手

  现在的芝山村,由原芝山、曹庄两村合并而成。在地处丘陵的曹庄片区,原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田未开荒,因此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去年,芝山村综合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通过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了荒山、荒田等闲置资源。晶桥镇芝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其军说:“我们花了4个月左右的时间,对荒地进行复耕,现在稻田的种植功能已基本恢复。像去年我们栽种了近1000亩水稻,收获了近100万斤稻谷。”此外,合作社还对村里的自产稻米进行深加工,建设了小酒窖进行纯粮米酒酿造工作,大大提升了稻谷的附加值。

  在李其军看来,不少村民都是干活“专家”,只是没有人尽其才而已,“现在我们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不少村民都到合作社来打工。有建筑专长的搞建设,有种植专长的就去管农事。这样既能增加村民们的经济收入,又能把村民们紧密团结起来。”

  “村子的变化太大了!”在芝山村种了近三十年田的村民芮茂信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种地一年最多挣上四五千块。现在把地租给合作社,合作社给的租金多,加上在那打工的钱,一年挣个两万左右足够了。”

  芝山村的发展对村里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大展身手的好机会。“合作社需要技术工,从外地回村的年轻人也有很多。一年赚五六万、六七万的都有。”村民芮茂信说。

  2019年,芝山村流转的土地种植有机水稻900亩,草花20多亩,建设餐饮接待、休闲房屋等观光配套设施面积2000多平米,日可接待1200人次;带动村民用工37400个,增加村民务工及分红收入580万元; 2019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2万元。目前,芝山村综合社已全面启动400亩富硒枇特色水果园、100亩富硒贡茶种植、观光旅游配套设施等13个项目建设,预计全年完成投资2325万元。

  生态观光、红色旅游, 乡村振兴有了闪亮名片

  芝山村是一个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美丽村落,村内有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苏南反顽铜山战斗等革命历史遗址。晶桥镇芝山村以红色旅游为依托,通过整合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乡村等旅游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 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该村综合社结合全镇“健康溧水”核心区建设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红色旅游线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守住绿水青山、守护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努力让生态资源、红色资源鲜活起来,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和旅游富民功能。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正成为芝山村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来源:溧水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