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案】罗海峰,建湖法院政治部主任。扎根基层法庭17年,积极打造“1+2+3”模式审判团队,共审结各类案件3000余件,案件调解撤诉率达到77%,一审服判息诉率达到97%,先后成功化解12起涉及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案件。他先后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先进工作个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一等功”,获得“江苏最美法官”荣誉称号。
网络配图
基层群众案内案外的“天平”
基层法院收案纷繁复杂,为了找准案件切入点,将复杂案件在和风细雨中成功化解,罗海峰常利用周末时间在农村田头与农户唠农活,与老人磕家常。为了方便群众诉讼,他将案件调解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残疾当事人的床头。这不仅让他充分听取各方声音,也使得老百姓感受到司法天平就在他们的身边。
曾有当事人如此评价罗海峰:“案件到了罗庭长手里,我们放心,心里踏实。”如今,多项荣誉加身的罗海峰依然没有架子,一碗水端平,认认真真帮助解决群众难事。多年来,他共审结各类案件近4000件,所办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7%,一审判息诉率达97%,所办案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发改。
司法改革试验田里的“麦穗”
审理好案件的关键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除了学好法律知识外,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罗海峰都有涉猎。他了解农时农活,掌握乡村俚语,用百姓能听懂的语言,百姓能接受的方式向他们普及法治理念、法律规定,所以罗海峰办理的案件调解撤诉率相对较高,判决案件注重充分说理,让输官司的人输得明明白白。判决后也不是一判了之,对于当事人提出质疑的,尽力做好判后答疑工作,有新的调解意向的,尽力促成双方私下和解。
在高作法庭期间,罗海峰积极打造“1+2+3”模式审判团队,成立由法警和陪审员组成的专业送达小组。同时在法庭内设置法律志愿者工作站,积极打造“老沈诉前调解工作室”,推进案件诉前调解,通过电脑识别和人工识别相结合,区分繁简案件,在立案时进行二次分流。自2016年以来,高作法庭工作各项审判质效指标一直在高位良性运行,2018年2月被市中院表彰为“先进集体”。
审判一线坚守清廉的“初心”
罗海峰始终牢记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原被告双方共同财产是开发区的一幢房子,面对拆迁的巨额赔偿款,王某却想独自占有,吴某在沟通无效后便到法庭起诉王某。
社会关系的差距使吴某担心审判法官会偏向王某。起诉当天,吴某来到罗海峰的办公室,将装有现金的信封硬塞进罗海峰的手里,请求一定要帮助她主持公道。罗海峰在耐心解释了法官必须严守清正廉洁的纪律后,坚决地将“信封”交还给吴某。仍然不放心的吴某一路跟随罗海峰到家,趁着开门的瞬间将两条香烟扔下便走。为了暂时打消吴某的顾虑,罗海峰第二天找到吴某并装作为难的样子将香烟收下,吴某这才安下了心。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这两条香烟早已经在廉政登记簿上了。
案件以吴某胜诉告终。在收到判决书时,那两条香烟也完璧归赵。罗海峰向吴某解释道:“你的心情我理解,但坚持公正办案是我的职责所在。请你相信法律,相信法官。”
在法治逐梦路上已行走十余年,罗海峰一如当年在法徽下宣誓的模样。岁月的流逝,不曾磨灭一颗对基层法治的赤诚之心,他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完美诠释了一名基层法官走过的磨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