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2020年05月29日 14:06:3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5月29日上午,大运河(淮安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暨中国水工科技馆规划咨询会在北京举行,包括院士在内的10名各界专家应邀担任顾问,一起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慧支持。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特别是去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先后出台,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安排,标志着这项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省份,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工程,纳入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推进。

  江苏淮安是漕运文化、河工文化、江淮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完整见证中国大运河历经邗沟、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三段历史。

  此次专家论证会上,与会嘉宾学者就如何打造中国水工科技馆,展示好运河水工科技、运河漕运和商事文化等话题,深入交流、分享智慧,力争形成更多高质量成果,助推淮安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利用好。淮安段又是开发历史最悠久,有效利用的时间最长,从来也没有间断。所以大运河建水文化公园,淮安段建这个水工博物馆,意义非常重大,为中国的水的问题的彻底治理和修复,打造绿水青山,同时也打造统筹高质量发展,打造金山银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如何将蓝图变为现实,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来?就在前不久(5月12日),江苏首开先河,在全国率先发行规模23.34亿元的"运河债券",为首批13个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项目提供了资金保障,注入了新动力。

  得益于此,淮安盱眙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加快推进。景区正通过遗产遗迹保护修缮、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环境整治,打造运河IP,让大运河淮安段承载的老记忆焕发新魅力。

  今年是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攻坚年。眼下,江苏淮安按照传承运河文脉、擦亮生态底色、释放经济效应的思路,全面启动"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总督漕运公署、泗州城遗址"5大核心展示园,"里运河、高家堰、通济渠淮河口"3大集中展示带及"板闸遗址公园、淮安水利枢纽工程、龟山御码头遗址"等10个特色展示点建设,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进一步策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再塑"一城运河水韵,千年诗画淮安"的迷人风采。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胡艳  淮安台  编辑/张闻芝)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