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
一条条绿化带绿意葱茏
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齐全
这里是城市?
这里是
宿城的乡镇一段掠影
今天
小编带你去
屠园乡古河社区走走
看看1.7万农民是如何
变身新市民、开启新征程、迈步新生活
“我是看着咱们几个村一步步变成现在的新社区,现在搬进新小区,又干净又漂亮,没事就跟姐妹们组队在广场上跳舞,比在城里住的还舒心!”5月20日,在古河社区文化广场,精神抖擞的居民倪侠难掩兴奋之情。
古河社区位于全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成子湖片区,是全省最早、规模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2014年,屠园乡中楼、陈海、新路、徐墩和合兴5个村4324户农民离开村庄,搬进社区158幢楼房里。从此,农民集中区变身新型农村社区,1.7万农民变身“新市民”,一路欢歌,奔走在追梦路上。
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稳了
集中居住后,水电费、物业费等生活成本有所提高,如何让村民安心住进新居享受美好生活?社区以“家门口就业”为抓手,配套扶贫产业园,招引项目入驻,将一个个小企业搬到小区里,提供1000余个就业岗位。
“没想到我也能进厂里上班,现在我每天骑车上下班,走路也行,工资四五千块钱一个月,挣钱顾家两不误。”对搬进新小区后的生活变化,居民王艳喜形于色。以前她和丈夫一直在村里务农,现在她成为社区内璟之鸿玩具厂的员工,生活越过越红火。
为进一步鼓起失地农民的腰包,古河社区将目光瞄准了土地。“我们实施‘支部+新型经营主体’,与光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万亩种植养殖基地,蔬菜、莲藕、稻米、林木、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等产业链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有效带动经济薄弱村及低收入农户共同致富。”屠园乡党委书记高锦荣介绍说。
“土地变黄金”,搬迁户在获得务工收入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年底分红。通过盘活用好土地资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和强村三项试点,社区的土地处处充满希望。
“住进新小区,收入不用愁,我们的原有权益也没少,怎能不高兴!”居民刘成利的幸福感得益于社区实行“一保留三不变一不损”,即:原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继续保留,村集体资产收益权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失。同时,成立5个经济合作社,入股组建宿迁市古河社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掌管”社区经营性资产。如今,社区全年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50万元。
小区配套完善,生活便利了
“我们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在小区散步的居民王宗饶高兴地说,“过去在村里,顶多打个牌、看个戏,现在啥娱乐项目都有,出门就是超市、医院、学校,十分方便。”
放眼整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商贸综合体等一应俱全,污水处理、智能监控、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管道燃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村民变身为社区居民,不只是名称的转换,更是角色定位的升级、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按照就近服务、规模适度的原则,古河社区将18个综治网格整合优化为5个网格,建立5个网格党支部,实现社会治理网和基层党建网“双网融合”,并从乡直机关、社区干部、网格干部、优秀党员中择优选聘150名“党员楼栋长”,建立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体系,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延伸到楼栋最末端。
“生活环境改善了,还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古河社区党委书记张程说,社区探索建立了党员干部包片包干联系制度,创新设立社区党员楼栋长,开展“千家送春联”“暖冬爱心捐赠”“七彩的夏日”关爱未成年人、网络问政进社区等活动,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让居民大快朵颐。
社区治理创新,文明风浓了
“结婚仪式简单大方,婚宴精简菜肴,不索要高额彩礼,不扩大人情网……”仔细阅读《古河社区村规民约》,可以发现十项条约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人情减负的内容篇幅大。
新版村规民约的颁布实施,让原徐墩村书记徐业清竖起了大拇指。以往在村里,每逢红白喜事,只会邀请与自家有人情往来的。自从搬进新小区后,碍于情面,则会邀请一整个单元。渐渐地,“人情账”越来越多,倡导节俭办事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引导群众更新思想观念,转变生产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古河社区党委副书记马超辉介绍说,经过对前期收集到的一千余条群众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再结合《人情新风“宿9条”》,社区研究制定新的村规民约,还修订红白理事会章程,确保人情减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有着几十年党龄的社区老党员李成松,积极表态带头人情减负,将来百年以后不允许子女大操大办,必须简单办、文明办;社区群众谢子文原打算在女儿十岁生日时摆几桌酒席庆祝一下,现在改变主意,决定挑选几本书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像这样主动减少邀请、降低消费成本的事例比比皆是,文明社风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在每一位社区居民的心间涤荡。
宿城乡村生活大变样
农民“搬得出”的满满幸福感
实现了“稳得住”“能致富”稳稳的幸福
宿城正在全面开启百姓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征程
(来源:宿城在线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