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问教育|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增加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编制,让两亿中小学生“心向阳光”

2020年05月20日 16:40:2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少年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将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他建议,有效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着力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履职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鸿彬相继提交了关于"改革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称评选的配额制度"、"进一步畅通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的渠道"等提案,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后来在教育部、人社部出台的政策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今年,李鸿彬将目光聚焦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上。他对某初级中学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近30%的学生曾出现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无法正常到校就读提请休学的学生越来越多。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些中小学生表现出创伤性的应急心理障碍。李鸿彬提出,相关部门要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好《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从国家政府部门的层面上,我们怎么样把这个方案一些具体的措施能够落实到位,能够落地见效。”

  李鸿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对学校或地区建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专科医院等提出明确的数量规模与标准,注重覆盖僻远地区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关注发展的平衡性,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结合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应该前移,应该以预防为主,把这个重心放到中小学校层面上,在中小学校如何有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李鸿彬建议,有关部门明确并加大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数的配比,加大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鼓励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学校服务。

  李鸿彬建议,有关部门要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准入制度与审核制度,鼓励社会资源进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领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水平。当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疾病,需要到医疗机构接受帮助时,要建立有效便捷的校、医联动协作机制。 “还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建立这种家校交流联系的良好机制,要构建一个中小学健康教育良好的生态系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徐华峰 王健安 编辑/贝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