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云展”首个5g开幕展览 教科书级别历史见证物坐镇

2020年05月18日 18:42:5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5月18号)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作为2020“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南京博物院联合全国八大博物馆推出了“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兵马俑、“王子午”鼎、错银铜双翼神兽……一件件教科书级别的历史见证物让你以10厘米的超近距离细细品味。

  作为“国云展”平台第一个以5G技术方式开幕的展览,这次各大博物馆都搬出了自家的镇馆之宝。约300件(组)文物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交流融合等方面全面展示春秋到秦汉的历史面貌,融合展内容设计师陈刚介绍:“有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段的展品,兼顾了青铜、铁、金、银这样的不同的材质,以此来展示这个展览的主题:多元与包容。”

  大咖联手的特展,自然不能错过教科书级的历史见证物,首先就是宏伟壮观的两座秦始皇陵兵马俑,一个握空拳站立,另一个跪射俑武士俑目视前方。你能以近乎10厘米的超近距离观察兵马俑,串联盔甲的绳子、头顶的帽子隐约还能看到红色彩绘。

  如果说兵马俑见证了古代统一的步伐,那么展出的越王铜剑和吴王夫差剑则见证了当时的多元。融合展内容设计师陈刚介绍:“它是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所以大家看到的时候可能觉得它锈迹斑斑,品相似乎不是那么光亮。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个是通过考古发掘证实的,并且上面的铭文也记得很清楚,依然可以去感受当时吴越青铜铸剑技术的高潮。”

  在展厅中轴线最北侧的中心位置,放置了一个巨大的玻璃柜,里面是春秋中晚期最具楚国风格的“王子午”鼎。

  陈刚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头顶之上都打着一把礼仪制度的“伞”,伞下的文化却是多元的,“上面的纹饰复杂、一目了然,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来长成这个样子的就是楚国的鼎,在春秋战时代,尽管有统一的体制,但是各地的文化和思想铸造的工艺和技术依然是蓬勃发展,形成自己的一个特色。”

  华夏内外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这一时期的文物包容了多种文化基因,比如错银铜双翼神兽,老虎般的模样却带着两只翅膀,底部铸有13字铭文。陈刚介绍:“这件东西光从外观上看,它就是北方草原上影响的产物,但腹部刻着中文,又是非常典型的中原式。也就是说在中国战国的时候,已经融合了,关键是它出土在王的墓中,表明当时的贵族上至于诸侯王都已经从内心接受融合了。”

  更多详细报道,欢迎收听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地区FM93.7,苏南地区FM95.3)的各档节目:《江苏新闻联播》07:00-07:30《新闻早高峰》07:30-09:00《新闻晚高峰》18:00-19:00。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顾倩颖 编辑/韩瑜)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