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百村行|通州金北村: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新变化

2020年05月13日 15:04: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干净宽敞的水泥道路,整齐温馨的村民院落,美丽安静的小游园……走进南通市通州区金沙街道金北村,一派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新农村景象映入眼帘。

  金北村地处通州城区北部,村域面积11.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31万人,属城郊结合村。多年来,金北村鼓励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实施农业机械化,提高种植效率,破解“谁来种田”的困局,探索适合本村实际的小康新农村发展之路。

  一个农业项目带来的转变

  2008年,金北村由9个村合并而成,当时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主干道主要以砂石路为主。村党总支书记张慎建说:“要想改变,必须从修路开始,出行条件的改变,不仅能让村民出行方便,还让一些项目的落户成为可能。”

  十多年来,村里硬化道路近60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改建新建27座桥,42公里防渗渠。

  金北村靠近通州城区,发展设施农业,销路不愁。2009年,金北村引进了第一个300亩设施农业项目。这一项目带给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村民流转了土地,不仅不用起早贪黑种田了,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土地收益。此外,村民还可以选择到农业项目或周边企业打工,直接增加了收入。这个项目给村党总支一班人带来了发展思路的转变:必须把土地流转到能人那边,实行农业机械化种田,解决农村耕种方式落后,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

  如何将想法“变现”?金北村党总支支持本村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创办家庭农场,从一家一户分散管理走向合作化规模化管理。在村里的鼓励下,2011年,村干部瞿国华和老支书张宏德一起,借了50万元,买了两台中型拖拉机,流转了200亩土地,基本实现播种、耕地机械化。就这样,瞿国华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还是种水稻和小麦,但机械化效率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也提高了。瞿国华说:“第一年下来就赚了10万元,第二年又流转了200亩土地,到2015年,不但还清了50万元借款,还买了辆小轿车。”

  “种田竟然也能赚钱!”村里人看着瞿国华取得成功,不少人纷纷效仿。通过近十年的努力,金北村已有家庭农场10家、专业合作社5家,流转土地4000多亩,服务村民2300多人。

  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改变

  512日,在金北村一块水稻示范田里,田梦合作社的负责人瞿炎操作着无人植保机,给小麦喷洒药剂。瞿炎说:“无人机作业效率高,与传统的植保技术相比,速度提高了80倍以上。同时定位精准,还能减少用水量和药剂使用量,实现精准喷洒。”

  瞿炎是一名“80后”,曾在一家远洋公司当电器工程师。2012年,他回乡流转60亩土地,创办起家庭农场。

  得益于机械化助力,瞿炎的田梦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现拥有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粮食烘干机等先进农机具60多台。走进田梦合作社的农机仓库,大中型拖拉机、育秧机、旋耕机、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水稻生产机械应有尽有。谈及合作社的全程机械化程度,瞿炎自信地说:“从耕种育秧、插秧、收获到烘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最重要的一点,植保作业也基本实现了智能化。我们由最初的60亩发展到如今280多亩,劳动效率大大提高,10个人可轻松服务9800亩稻田。”

  村民张林春2014年就将家里的五亩地全部流转出去,他带着妻子一同去南京打拼。如今,夫妻俩在南京开了公司,买了房,从“田里人”变成了“城里人”。张林春算了一笔账后说:“现在我家每年能分到水稻4000斤,比过去种地收成更好,村里、城里两份收入,想不小康都难!”

  在金北村,家庭农场成了种田“主力军”。通过机械化种田,不仅提高了种植效益,还解放村民双手,让他们能放心进城打工、创业,真正实现了“省工、节本、增收”的目的。现在,金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4万元。

  小康建设带来的幸福

  傍晚时分,在金北村的小游园内,不少村民或散步或跳广场舞。

  张慎建说:“理顺了‘谁来种田’的难题,村里的其他工作推进起来就很顺当了。”

  多年来,金北村以“三星级康居乡村”“省生态文明村”创建为契机,以实现高质量全面小康为目标,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全面清理13条主干河道,对47公里的渠道进行防渗化处理,全村绿化覆盖率达40%。近年来,村里还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4座小游园。

  村民张顺和最钟情家门口的小游园,每天清晨都在绿树环绕的游园里唱上几嗓子。张顺和说:“小康新农村建设给我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现在我们和城里人一样幸福。”

  在村民们眼里,昔日的旧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享受到小康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成果、新生活。近几年,金北村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卫生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

  家住金沙街道金北村47组的张宏如、瞿民群夫妻俩今年70多岁。瞿民群告诉记者:“子女都在外面工作,我们年岁大了,种田早就力不从心了。还好流转了土地,水稻、小麦都是收好了送到家里,现在我们跟城里老人生活差不多,平时散散步、浇浇花。”

  谈及未来,张慎建说:“金北村靠近城市,我们未来除了继续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还要发展乡村旅游。”

  (来源:通州区融媒体中心/杨潇 张笑月 倪晨阳 编辑/苏月)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