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江苏最美抗疫职工:你的样子,就是英雄的样子

2020年05月12日 11:40:5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 吴莹莹

  2020年5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总工会依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技术平台”,发布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斗争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不辞辛劳、勇挑重担的郑瑞强、谢秀荣、陈堃三名同志的先进事迹,表彰了他们连续奋战在防疫抗疫一线,为救治重症患者、助力复工复产、保障群众生活作出的突出贡献,并授予他们江苏“最美抗疫职工”荣誉称号。

  郑瑞强、谢秀荣、陈堃在各自的战线、各自的岗位中,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他们奋战不息的样子,勾勒出英雄最硬朗、最勇敢的轮廓。 

  “重症八仙”郑瑞强: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这是一双普通的男式凉鞋。炎夏来时,街头巷尾的阿叔、爷爷们趿拉着类似的鞋子,悠闲而行;而仔细端详图中这双,鞋面完全密闭不透气,靠近鞋底的一周留有出气孔,似乎与我们常见的款式并不一样。

  鞋子的主人叫郑瑞强,是在全国援鄂医疗队陆续撤离武汉后继续留守攻坚的八位重症专家之一。这张红遍网络的照片,就是“重症八仙”一张珍贵的合影。(左三为郑瑞强)

  前文中的那双凉鞋之所以看起来不一样,是因为它是一双有病毒防护功能的医护人员特制鞋。密闭的鞋面杜绝了病毒与足部皮肤的接触,柔软的质地能稍稍缓解双腿持续站立的疲劳……但对于郑瑞强来说,穿上不透气的防护服,即便是在冬天,鞋子里都会积满身体流下的汗水。

  1月23日,郑瑞强应国家卫健委紧急通知前往武汉。作为专家组武汉片区组长,除了负责驻点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之外,他还要对武汉全市42家定点医院进行巡查,指导危重症患者救治。

  “身先士卒”是郑瑞强一贯的座右铭。作为经历过“非典”的医疗战线老兵,遇到气管插管、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等高危操作,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奋战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ICU,郑瑞强甚至连做梦都在想着怎么救治病人。就是凭着这样废寝忘食的责任心,他一次又一次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40岁的患者胡先生被转入肺科医院ICU时,肺功能已经90%以上丧失。1月25日,郑瑞强给他上了ECMO。一般情况下,4周时间是ECMO救治的极限;如果在此时间内患者没有好转,那几乎就是“回天乏力”了。4周时间过去,胡先生的情况未见好转,但郑瑞强认为患者肺功能虽然一度丧失,但年纪比较轻,应当、也可以再做一次争取。

  郑瑞强的“大胆”决策迎来了好消息!超过40天的ECMO救治,加上医务人员的悉心看护,胡先生的肺赢得了宝贵的恢复时间。4月5日,经过CT检查、专家评估等,郑瑞强及战友对胡先生进行了ECMO脱机操作,胡先生用自己的肺完成了呼吸!

  除了在一线给患者带来绝处逢生的机会,郑瑞强还和其他两名专家制定撰写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治疗流程”,并被国家治疗方案所采纳。各个省市医疗队依照这个诊疗流程操作、执行,大大提高了抢救治疗的成功率。同时,郑瑞强还根据ICU病人病情瞬息万变的不稳定性,提出了连续动态滴定式治疗的建议,根据病人病情发展动态地调整、优化治疗方案。规范化治疗、滴定式管理,郑瑞强给武汉市肺科医院ICU团队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医院医生胡明说:“当你撑不动的时候,有人可以在后面推你一把,用一句话来说,吾道不孤也。”

  4月11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病房,最后三名危重症患者核酸检测转阴,实现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4月13日,按照国家卫健委工作安排,郑瑞强转战协和医院。

  4月24日,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清零。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95天的坚守,郑瑞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载誉归来。在连线中,尚在隔离点的郑瑞强与武汉市肺科医院的战友们云端重逢。回首艰苦的战“疫”岁月,走过风雨的勇士们谈笑风生,那些“苦”都成为过往生活中最宝贵的“乐”;而临行前,武汉市肺科医院为做出巨大贡献的郑瑞强订制的“江苏001”工号,也许会成为他珍藏一生的编号。

  谢秀荣:我为白衣战士打造最强“铠甲”

  白衣战士冲锋陷阵在前,品质上乘的防护服就是他们防御病毒的“金钟罩铁布衫”。 在病毒肆虐的危急关头,医用防护服的生产车间常常灯火通明,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为白衣战士打造最强“铠甲”。 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这样通宵忙碌的场景从疫情势头逐渐吃紧开始,天天上演。

  从2月4号到3月10号,有50万件防护服从这里制作出来,送到武汉,穿到一线医护人员的身上。江苏医疗队保持“零感染”的战绩,每个参与防护的环节都至关重要,大到感控的流程制度,小到每一件防护服,都需要丝丝入扣、无一疏漏。一件一次性的防护服有50多道工序、5000多个针眼。虽然针眼经过热风胶条的密封处理,但对于防护效果来说,针眼越少越好。怎么让针眼减少呢?车间主任谢秀荣可花了不少心思。

  1月29号,南京际华5302公司接等到紧急任务,公司需在最短时间内转产医用防护服,虽然还在春节假期,但作为车间主任的谢秀荣,不仅第一个递交了请战书,还积极联络班组里的其他几位党员,发动大家共同投入到这场攻坚战。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六,大家赶到了公司。但是第一个难题横亘在眼前:虽然公司从事专业服装生产多年,但从未涉足过医用防护服的研发生产,大家在新任务面前都是“零基础”,但大家也都明白防护服质量的优劣,对战“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意味着安危与否。

  没有样品,就在网上查图片,看资料。2月2号,谢秀荣带着大家设计出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样品,但她并不满意。她想让针眼少一点,再少一点;安全性高一点,再高一点。

  经过对防护服款式的研究,谢秀荣发现连体式、整片袖的防护服,拼接片数更少,因而针眼也就更少;同时经过反复试验,他们采用了双面胶的方式,确保双面胶的粘合度和衣服达到密封标准。三天时间,数十次的修改、完善,到2月3日晚上11点,最终的样品设计完成。虽然用料成本增加了,但减少了近600个针眼。

  样品设计完成,投入量产迫在眉睫。2月4号,车间的的消杀防护措施做好后,161名缝纫女工自愿集结,机器全开。生产线上的每个人都明白,他们手里跳动着的针线,是一线医护人员急需的战衣。当天,第一批200件防护服制作完成并通过检验。在为阶段性成果开心的同时,谢秀荣的心里却还是不满足:每天200件的产能,和当时的防护服数量需求相比,简直杯水车薪。

  如何保质又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谢秀荣凭借多年的管理经验,将生产力进行最大化、最优化配置。她将工人分成两组,实现24小时人停机不停。又举办了同工序竞赛,工人们的热情和斗志被激发出来,技术越来越娴熟。40天的时间,50万件防护服从这里制作出来,送到武汉,成为医护人员的铠甲战衣。 

  3月底,谢秀荣和同事们收到了一件从武汉寄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由江苏援湖北医疗队中来自54家医院的116名医生签名的防护服,而这件防护服正是出自他们之手。从未在奋战在“红区”,谢秀荣却和同事们一起,在后方的防护服生产线上,共同参与了这一场疫情防控的总体战。

  岂曰无衣,为子制袍;山高水长,手足情深!

  陈堃:抗疫战线上的“保电战士”

  ECMO、呼吸机、心电监测仪……在疫情肆虐的时期,“电”的能量除了保障日常生活外,更是这些“救命”设备正常工作的动力之源。我们身边的电力人,用不懈的坚持,守护着电力传输线,为生命续力保驾护航。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五班班长陈堃,就是这群奔忙不息的电力人中的一员。

  1月底,随着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南京市紧急扩建了第二医院汤山分院,俗称“小汤山”。一项紧迫的任务交到了陈堃手中:他和团队必须在11天之内,完成72间隔离病房和32间医护工作室的送电任务。而在常态下,这么庞大的工作任务计划工期是43天。这相当于陈堃和队友们将面对四倍于常态的工作量。

  立即行动!

  接到任务的当天上午,陈堃就带领组员去勘查,现场制定出供电方案,下午紧急协调公司各个部门,迅速调配30名工作人员分头行动,组建了电缆敷设、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四个工作组。为了让更多新冠肺炎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陈堃和他的团队9天就完成了向隔离病房送电的任务,工期比常态压缩了80%。送电当天是元宵节,和往年一样,陈堃依旧奋战在保电一线;而和往年秦淮灯会保障工作现场不一样的是,亮起灯的“小汤山”,是他眼中最美的风景。

  送电工程完成后,陈堃还带头研发了可视化指挥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之余,更减少了保电人员前往现场的感染风险。

  除了“小汤山”,南京市内四家定点收治医院和55家发热门诊的用电保障也不能松懈。自1月22日以来,陈堃始终冲锋在前,守护着一条条战“疫”的供电“防护线”,他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前往4家定点医院保电,细致排查用电线路与设备,与各家医院建立“24小时on call”联动,力保4家定点医院供电无忧。

  作为电力人,陈堃和团队不仅要保证医院用电,同时也护航防疫物资生产。2月17日,陈堃接到组员电话,生产医用防护服的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变压器高压侧A相缺相,随时都有可能停电。如果供电状况不稳定,医用防护服的生产数量就得不到保证,而输送往“红区”的“安全铠甲”就不能如往常一样保障医务工作者。

  在接到任务电话后仅十五分钟,陈堃就带领组员赶赴到了现场。经过细致检查后,陈堃立即转移负荷、排除故障,第一时间保障可靠用电。

  为防患于未然,他和团队锁定了157家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生产企业,主动上门走访,问需求,做保障。在这100多天的时间里,陈堃始终坚守一线,去医院、进园区、入企业,不仅为相关单位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还当好企业复工复产的“电参谋”,主动帮助企业分析上下游复工复产情况,合理释放产能,累计为263户企业办理电力减容、暂停业务,为企业节省成本210万元。为此,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的步行量都超3万步,陈堃用自己的坚守抗疫情、保供电,把责任和担当书写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物资保障,粮草不断。前方有你,后方有我;心手相牵,守望相助。你们用行动书写着江苏奇迹,体现着江苏力量、乃至中国力量。因为有你们,我们跑赢时间、战胜病魔;因为有你们,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你们为抗击疫情拼命的样子,是最美的样子,是英雄的样子。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