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泰州时,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古城泰州面积不大,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环境宜人,人们生活安详、闲适、幸福。
“早上皮包水(吃早茶),晚上水包皮(泡澡堂)。” 泰州人创造的生活美学,让“尘世间的幸福”从早晨开始。
吃早茶,便是在泰州流传了上百年的生活习俗。遍布泰州大街小巷里的各类早茶店,规模有大有小,溢满了人间烟火气。
清朝中期之前,泰州茶馆只是喝茶的地方。到了清朝晚期,随着泰州粮盐和茶叶交易的兴盛,茶馆已经不仅仅是喝茶了,逐渐出现了包子、烧饼、烫干丝、鱼汤面等美食。
1877年(清光绪三年)创办的富春茶社,历经百年沧桑仍在经营,成为泰州早茶历久弥新的见证。
【△百年富春】
相传曾经得到过学政试院旁一家茶馆赞助的郑板桥,考中进士后欣然写下“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诗句,成就了泰州早茶的一段传奇。
【△泰州板桥宴中的菊花茶】
民国期间,泰州早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东酒楼”大胆改革推出了大煮干丝、小笼汤包等“新贵”,打开了泰州早茶的新世界。当时,泰州城出现了“三园八春”茶社争奇斗艳的繁华。
《中国吃》一书作者唐鲁孙,晚年对泰州早茶中的“脆鳝(长鱼)”念念不忘。大煮干丝、鱼汤面、各式点心,配上一壶清茶,温润了泰州的早晨,也妥帖了泰州人一天的心情。
泰州人吃早茶,可繁可简。无论士绅商贾,还是贩夫走卒,吃早茶,图的就是个心情。一碟五味干丝、一碗鱼汤面的慢嚼细品;亦或是一笼包子、一桌小点的丰盛早食。朋友小聚、贵客来访,丰富多元的泰州早茶,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满足了泰州人对幸福的追求。
晨曦中,邀上三五好友,到早茶店,喝着香醇的清茶,品着各式美味,聊家常、话思念、道感悟,早茶暖腹,言语温馨,泰州人的生活从早餐就开始精致……
(来源:泰州微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