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下午4时,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举行第9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
小区继续实施精准防控管理
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介绍,降低全省应急响应级别(详情:湖北省一级响应降为二级>>),标志着湖北省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并不意味着降低对疫情的警惕性,减弱工作力度,反而更加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治理水平,
需要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慎终如始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势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决不让来之不易的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全省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后——湖北省将继续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出、严防输入”策略,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精准防控。要继续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的工作机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继续实施小区精准防控管理措施,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非预约不出游,指导社区居民做好个人卫生及自我防护,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提醒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
继续暂停营业
杨云彦介绍,全省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后,继续暂停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营业;商场、超市、书店、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在入口处设立警示提示,提醒购物者做好个人防护,注明人员进出要求和人流控制标准。
各类公共场所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做好清洁消毒,保持通风换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空调通风系统需关闭回风系统。
督促服务人员、游客或顾客佩戴口罩,落实体温筛检措施,对于拒绝佩戴口罩、检测体温的劝阻进入,对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的及时报告场所所在社区,并采取临时隔离措施。
酒店、饭店、餐厅等餐饮场所按照各地现有防控规定,落实堂食防控措施,控制就餐人数,推荐实行送餐及分餐等方式。
对开放堂食的场所,加大餐厅内餐桌间距。严格落实餐饮场所进出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措施,每日按规定频次消毒、经常性通风。
对住宿场所入住旅客逐一如实登记,对所有住宿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查码,禁止住宿场所开放市内封闭式健身房、游泳馆、洗浴、茶室、棋牌室等娱乐场所。
武汉市将继续做好
小区封控管理工作
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涛介绍,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成果来之不易。必须清醒地看到,城市重启后,人员流动聚集风险明显增加,居民防范意识有所松懈,社区防控力量也有所调整,加上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和康复出院后复检为阳性患者,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保持防控成果的任务仍然繁重、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增加,因此,常态化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武汉市将继续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持续做好小区封控管理工作。
一是充实防控力量,落实常态化防控力量,深化群众自治,组织街道社区工作力量,加强巡查督导。
二是优化管控措施。继续加强出入口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进出小区人员严格落实身份必问、信息必录、体温必测、口罩必戴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小区出入口,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制发小区出入证、提前扫码等举措,提高通行效率。鼓励使用“武汉微邻里”、电子测温仪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武汉微邻里”、居民微信群、宣传栏、小喇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公布疫情信息,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和小区巡逻守护,及时规劝不戴口罩和聚集扎堆行为。深入开展无疫情创建,增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是深化基础工作。持续开展重点人群的疫情排查,突出做好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复阳”人员、境外来汉(返汉)人员以及密切接触传染源后返家人员等特殊岗位人员的跟踪排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对电梯、楼道和公共区域等重点场所和设施定期进行通风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小区垃圾清理,引导群众树立健康卫生理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困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坚持每日以上门、电话联系等方式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帮助,确保无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