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的《时代最强音》专栏,今天来关注缝纫女工谢秀荣。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和工友一起,24小时不停机,紧急生产医用防护服支援抗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责任公司,接到了紧急转产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任务;这是一家生产军服装具的军工企业,当时正值春节期间,员工已经放假,车间全面停产,如何迅速组织人员、转产从来没有生产过的医用防护服,这个任务落到了公司缝制车间主任谢秀荣的身上。
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责任公司缝制车间主任、江苏省劳动模范谢秀荣说:“一件防护服有5000多个针眼,每一个针眼都要用热封胶条对它进行密封。当时最大的难度,我觉得还是在热封胶条这一块。”
转产防护服,对于专门生产军用服装的南京际华来说,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用防护服,功能上要求舒适、卫生,防护性能好;设计上要采用连体式和闭合门襟;工艺上要求平缝、包缝和压胶。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谢秀荣和技术骨干们从“0”开始,一点点梳理,仅用三天时间,就完善了防护服的生产工艺流程。
谢秀荣说:“操作工的速度、温度和材料三个点,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月2号晚上11点43分,第一件样衣下线。现场试穿,谢秀荣说:“很舒适,袖口可以,脚口也可以,帽子很贴合。”
每一个环节都通过了质量检测。生产前的准备全部到位,161名缝纫女工也在第一时间回归,谢秀荣带领大家签下请战书,一支防护服生产线上的战“疫”队伍,一夜成军。
谢秀荣说:“心里面心心念念的,就是我要是把这个产品质量做好。保质量、多高产,确保防护服能有一定的数量进入武汉的红区。”
每公分14针,不得有跳针;热封平整,保证完好密封……24小时内,工序一道一道摆开,工人们干着干着就顺了,2月4号当天,200件防护服完成了。
谢秀荣说:“心里面就是既喜悦,也有一点就是落差。感觉这200件的防护服的生产的能力,远远不够外界对防护服的那种需求的数量。”
必须再快点,质量还要好,每一位缝纫女工都明白,手里赶制的就是湖北前线医护人员最急需的战衣!重新调整,谢秀荣将工人分成两组,实现了24小时人停机不停。
2月5号全天生产1200件,2月6号全天生产2500件!2月底,日产防护服5.2万件,单日最高生产6万件。截至3月10日,113万件防护服陆续送往湖北前线。
医护人员对工人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我们一定会凯旋归来。”
谢秀荣说:“我们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也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亓晨 王芳 俞铭义 杨文斌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