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闸很快,一般1个多小时。”4月21日下午,在江苏朱码船闸等待过闸的江苏拖1632船员苗瑞海高兴地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过闸船舶虽然越来越多,但过闸时间不但没有延长,反而缩短了。记者从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了解到,疫情期间,淮安市属三座船闸——朱码船闸、杨庄船闸、高良涧船闸,完善服务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开辟水上“绿色通道”,让船舶过闸驶出最快速度,全力助推复工复产。
主动服务 帮助船员排忧解难
4月21日,在杨庄船闸远调站待闸的淮二航货9953船员邹德富一瘸一拐地走到船头,感谢船闸管理所工作人员。此前,船上急需补给饮用水,但邹德富受伤无法下船取水。管理所得知后,迅速发动党员突击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其提供饮用水。
疫情期间,朱码船闸、杨庄船闸、高良涧船闸仍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行,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加强交接班管理,保持高频和服务电话24小时畅通。“只要船员一打电话,我们立即为他们解决困难。”杨庄船闸管理所所长俞涛介绍,他们通过提供接电、用水、联系船舶维修、代购日常生活用品等服务,满足疫情期间不能上岸船员的物资供给。
朱码船闸管理所党员先锋服务队还派出航政艇加强对辖区航道的巡航,为过闸船员解决问题。“在向待闸船舶进行防疫宣传时,我们发现有的船员缺乏口罩、消毒液,就将自己的部分防疫物资赠送给他们。”副所长高峰介绍,该所还加强与地方海事部门的沟通协作,对因低水位发生搁浅的船舶给予积极救助,为有需要的重点船舶提供护航服务。
流程优化 缩短船舶过闸时间
“江苏拖1632,你的过闸信息,监控中心已经收到了,待审核通过后,我们会通知你,请耐心等待,保持高频收听。”4月21日,在朱码船闸管理所监控中心,工作人员通过高频与江苏拖1632船员苗瑞海通话。
“现在登记、缴费全部用手机,不像以前要上岸排队办理。”在待闸的江苏拖1632上,苗瑞海拿着手机“炫耀”道。苗瑞海使用的手机APP,连接的是船舶智能过闸系统,简称“水上ETC”。该系统利用射频识别、北斗定位和智能自组网技术,在航道、报到区、待闸区、闸口,通过阅读器获取船舶身份、位置等信息。船员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轻松完成远程申报、缴费和调度过闸等所有手续。
如今,“水上ETC”已成为江苏内河船舶过闸的“主打”方式。“在通过杨庄船闸的船舶中,超过98%开通了‘水上ETC’。”俞涛介绍,船舶不停航过闸,不但提高了过闸便捷性、降低了过闸成本、节省了过闸时间,而且减少了疫情期间上岸行为。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复工复产不断推进,淮安境内各船闸船舶过闸量也在不断回升。以杨庄船闸为例,2月份日平均通过量为2万多总吨,3月份提高到三四万总吨,4月1日后,每天通过量达四五万总吨,4月20日通过量为53800多总吨。
据了解,各船闸管理所还根据待闸船舶情况,合理制定当日运行方案,动态调整船舶调度计划,保障船舶及时过闸。“疫情期间,船舶过闸速度已达到最快。”俞涛说。
绿色通道 保障重点物资供应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积极向好,各地生产企业、工程建设等相继复工复产,水路是复工复产原材料运输的重要通道之一。针对运输电煤、铁矿石、黄沙水泥等物资材料的船舶,市属三座船闸专门开辟“绿色通道”。
“华能电厂需要电煤,淮钢需要铁矿石,为复工的重点工程提供混凝土的搅拌站需要黄沙水泥,必须保障这些重点物资供应。”俞涛介绍,疫情期间,各船闸与淮安重点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航道联网系统查看上下游比邻两船闸过闸的重点物资船舶信息,询问货物种类,核实相关信息,初步判断到达时间,预留调度档位,保障重点物资船舶“零等待”过闸,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据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杨庄船闸、朱码船闸、高良涧船闸三座船闸共计输送企业生产物资近1000万吨,为重点工程复工和企业复产物资运输提供了坚实保障。
“与以往的‘绿色通道’相比,复工复产后的‘绿色通道’服务船舶范围更广泛,服务船舶时间更灵活,服务船舶过闸更快捷。”高峰介绍,针对复工复产后船舶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除了运输重点生产生活物资船舶外,各船闸还对集装箱、危化品等船舶在原优先过闸基础上,调整放宽为随到随放,不停靠过闸。通过盐河驶向连云港的集装箱船舶到达船闸前,就可通过电话预约。杨庄船闸管理所通过及时调度,集装箱船舶过闸时间缩短了近一半,全力保障了复工企业产品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