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梳清,全链条打击,多部门联动。
市公安局以全市组织开展的
“营商环境深化年”活动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与知识产权、
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
严打侵权犯罪,保护知识产权,
维护企业权益,助力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
全市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60起,
涉案价值4855万余元,
抓获嫌疑人224名。
网格化配备“护企专员”
3月上旬,市公安局在对徐州某知名国有企业走访时,该企业反映近期有人利用聊天软件售卖假冒该企业品牌的挖掘机大臂,随即展开侦查,及时铲除了该造假团伙,有力维护了本土自主品牌的形象。
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梳网清格”基础管控会战,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优势,组织“护企专员”下沉网格,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状况,搜集研判情报线索,共商护权维权大计,为保障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法治支撑,更为精准打击犯罪提供研判依据。
在走访获知本地一家知名企业变压器生产厂正遭受商标被他人冒用的困扰时,市公安局迅速锁定并成功抓获两名假冒该商标进行贴牌生产的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生产,在湖南岳阳销售。案件短时间侦破,为企业挽回损失70余万元。
我们将所有拥有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项目和核心商业秘密的企业登记为重点企业。进一步提升对假冒知名品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支柱产业标杆品牌犯罪的预警感知、分析研判和精准打击能力,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链条打击“刨根溯源”
针对医疗器械违法犯罪
2月17日凌晨2时,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一场抓捕行动正在紧张部署中。1小时后,在矿山路,4名嫌疑人刚把假冒伪劣口罩从安徽运到徐州,即被守候民警人赃俱获。
疫情防控期间,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违法犯罪集中行动,共侦办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案件6起,查扣口罩等物资5.9万件,涉案金额70余万元,均深挖源头、摧毁网络、铲除窝点。
针对知识产权犯罪
“查销售必查上家,查上家必查窝点”。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知识产权犯罪,始终坚持“全链条”打击,刨根溯源、除假务尽是侦办每一起知识产权案件最终目标。
瞄准这一目标,市公安局成功摧毁一制售假冒某知名电推剪的团伙。该案涉及浙江、广东等地,部分产品通过网站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境外,涉案价值400余万元。市公安局在积极固定证据同时呈报公安部挂牌督办,发起集群战役,将整个犯罪团伙一网打尽。
针对市民王女士反映其网购的一款知名品牌洗发水效果与以前差别很大,市公安局迅速找到专业机构鉴定,证实该洗发水为假冒某知名商标。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藏匿在广州,已向全国各地销售假冒洗发水5万余瓶。民警以此为突破口,成功挖出幕后供货商,彻底打断供销链。
多部门联动“叠加助力”
假冒某知名品牌移动硬盘
1月中旬,一家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司向徐州警方反映,市场发现假冒某知名品牌移动硬盘,销售量大,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影响。“这家公司已经进行前期调查,并与我们共享了调查成果。”办案民警介绍,该公司的协作,为警方精确打击提供了有力依据,并为后期证据核查节约了大量时间。
假冒企业商标的板材
去年11月,有企业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市场上出现假冒该企业商标的板材。监管部门调查后发现,该案数额巨大,及时将线索移送警方。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辗转安徽淮北、山东临沂等地,将涉嫌非法制造、销售注册商标标识的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及时为企业挽损130余万元。
为掌控打防侵权假冒犯罪的主动权,市公安局融合大数据侦查思维,依托信息化建设,深化与互联网企业、自然资源、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公司、市场监管等部门战略合作,实现信息流、物流和涉案人员的大数据共享,形成社会共治良好格局。目前,已接受行政单位移交线索9件,收到企业群众举报65件。
此外,健康顺畅的警企联动也为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发力点”。全市公安机关食药环侦部门建立了与企业法律顾问、责任主管的联络会商制度,为企业提供经济犯罪法律实物参考,引导企业自觉排查、主动规避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