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拼搏力量 聚焦江苏各战线的战“疫”青春

2020年04月21日 14:24:4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记者/吴莹莹 王烨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穿上战袍,跟死神抢人。”新冠疫情期间,这句话走红网络,触动了很多人的泪点,也让大家对战“疫”中的“80后”“90后”赞誉有加。

  在抗击疫情的总体战中,医疗战线的青年一代表现突出,各条战线的新生代主力军齐头并进,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奉献了青春力量。4月21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依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荔枝云技术平台”,发布“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的先进事迹,对来自检验检疫、志愿服务、新闻采访战线上的五位青春榜样进行表彰。

  战地的青春之花别样绚丽,本批次“江苏最美青年抗疫先锋”花开五朵,各表一枝——

  赵启南:守牢最后关口的“高能战士”

  赵启南戴着眼镜、身材清瘦,工作服也藏不住他身体突显的骨节。外表文弱的他,却是一名奋战在医废处置一线的“高能战士”。

  2月6日,应集团所辖的孝感子公司紧急求援,徐州市新盛集团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废事业部高温蒸煮车间班长赵启南,带着三名队友组成的志愿者小队,向孝感出发了。

  彼时的孝感,感染人数直线攀升、直逼武汉。大量病患入院,医疗废弃物井喷式增长。看到3倍于常态处置量的待处置医废,赵启南的心理和体能遭遇了极限挑战。堆积如山的新冠医废如果不及时处置,极有可能造成病毒扩散,引发二度传播。“12小时内处置完成,绝不隔夜”,这是赵启南的工作任务,也是他的诺言。

  医护人员与病毒正面交锋,赵启南的工作也同样与危险狭路相逢。因为收治压力极大,当地一些医院没有将医废做妥善的初步处理,静脉穿刺后的针头没有及时从输液管线上剪下是屡屡发生的事情。2月15日,赵启南的队友陈欢在搬运医废转运箱时,被一个针头刺破了手指。赵启南赶紧帮他把创口做了紧急处理,并报告给了上级。所幸,陈欢在后续观察中一切正常,没有被感染。带着队友在危险中冲锋陷阵,赵启南不仅仅要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也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在孝感49天,赵启南和队友们穿着尿不湿、少吃少喝、日夜奋战,共收运了30多吨、参与处置了530多吨医疗废弃物,在控制疫情的最后一道关口牢牢把守,以别样的“白衣战士”姿态,没有让病毒流散出去。

  3月16日,经江苏省委组织部和徐州市委组织部批准,赵启南“火线入党”。“疾风知劲草”,赵启南如强韧不屈的草株,在风吹雨打中坚强挺立。虽然工作在抗疫的“隐形战场”,但美好春色的图景中,他充满生命力的光华无法掩盖。

  魏纪昌:坚守入境口岸的“大白”

  穿上隔离服的魏纪昌,像极了动漫人物“大白”。 同事们都这么称呼他,因为从外表到内心,魏纪昌都和暖心、细心、战斗值很高的大白相似度极高。

  1990年出生的魏纪昌是南京禄口海关的检验检疫人员。在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阶段,每一架航班落地,他都是第一个进入飞机进行检查的人。对每一位入境人员进行百分百检测、守牢入境口岸、严防输入病例,这是魏纪昌的工作。

  3月28日,在对一架法国巴黎飞抵的航班进行检查时,魏纪昌发现了一名22岁的女留学生面色欠佳。在几番耐心的询问下,女留学生告诉魏纪昌自己曾在三天前有过发烧和干咳症状。细心的魏纪昌立即带她到采样室做咽拭子和血液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这也是南京机场发现的首例境外输入的新冠病例。

  把好国门第一哨,也要将输出风险降到最低。1月29日,禄口机场一架航班将要飞往香港,魏纪昌在对乘客进行体温测量和询问时,发现一名美籍华人有过武汉旅居史,他反复测量这名旅客的体温,确认无疑似症状。出于疫情防控需要,魏纪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站在旅客的角度上帮他分析情势,最终成功劝说了原本态度强硬、去意已决的旅客放弃行程。

  在工作中,与旅客直接打交道的魏纪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他如一株向阳而生的向日葵,寓意着温暖,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薛志远:抗疫战线上的转运尖兵

  扬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四级警长薛志远,6年前在一次日常训练中受伤,惜别热爱的特警岗位,转做了内勤。新冠疫情爆发后,他被调往扬州市公安局疫情防控指挥部,成为数据专班的一名数据员。“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 大数据为基层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江苏防控疫情的成功经验,也是薛志远工作的真实写照。

  2月底,薛志远开始驻扎上海,负责将从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入境的返苏人员转运回家。随着海外疫情的不断升级,他的任务也变得更加艰巨、繁重。

  回家,是中国人最开心的时刻。但随着新冠疫情在境外蔓延,海外游子的返苏路却多了几道关口,而薛志远就是守关的人:把从上海入境的返苏人员集中转运到昆山花桥枢纽,再由省内十三个地市接回去隔离。接驳工作实行连轴滚制度,24小时不间断。薛志远每工作超过20个小时,常常还没顾上休息,新的任务又来了。

  转运工作固然繁重,但更难的是劝说、安抚不理解的旅客。薛志远有自己的办法。他理解返苏旅客的心情,更站在他们的立场看待问题;不仅仅把解释工作做到位,还常常做“附加题”:帮旅客搬运行李、照看孩子。旅客往往在他热情服务中受到感动,把不理解变成支持,主动配合做好自己应尽的事。

  在与薛志远的连线中,结束隔离的他也刚刚与即将二胎临产的妻子顾晨、大儿子嘟嘟团聚。因为工作,薛志远对妻子和孩子无暇多照顾,但是妻子的理解、儿子的点赞,让“90后”的奶爸倍感幸福。

  薛志远像一株木棉,花色鲜红,如拳拳的敬业之心;花株向上,是平凡英雄的奋发精神。

  王子杰:身怀十八般武艺的“95后”记者

  武汉今年的樱花,比往年更值得期待。

  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在生死线上、鬼门关前治病救人。“如果能让他们在昼夜忙碌之余不错过窗外的美景,那该多好!”江苏援湖北前方新闻宣传组成员、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交汇点首页编辑部“95后”的视频记者王子杰动起了脑筋。3月19日,交汇点推出了名为《盼望着,盼望着,武汉樱花如约盛开,一起“云”赏“武汉之春”》的专题报道,通过VR相机拍摄全景照,医护人员和所有的网友打开手机就能“云赏樱”。这份通过手机传递的春天气息,策划者就是王子杰。

  自从2月17日跟随江苏报道组来到武汉后,作为一个全媒体记者,王子杰用摄像机、相机、无人机的镜头,记录着江苏医疗队的抗疫故事,向全网展示着武汉这座城市里点点滴滴的感动。

  做记录者,首先要做一个有心者。王子杰发布的视频新闻《5分钟内险中求胜 江苏医生用“经皮气切”挽救病人生命》,记录了他对江苏医疗队的乔丽和同事联手跨过安全距离、对一位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的观察;视频报道《江苏原创!“三明治”翻身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表达了他对江苏医疗队原创“三明治”翻身法的敬佩与骄傲。

  3月10日,王子杰经过党组织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预备党员。

  32天的武汉之行,王子杰与同事们在武汉车程超5000公里,发布疫情相关文稿、视频200余篇。这个1997年出生的年轻男孩,他用镜头表达着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在观察中一步步获得成长。他像一株年轻的白杨,垂直挺拔,风雨中担当。

  侯天卉:逆行坚守的“90后”萌妹子

  江苏援湖北前方新闻宣传组成员、《现代快报》时政部记者侯天卉是土生土长的南京姑娘,在1月29日跟随报道组抵达武汉时,街道空旷,空气阴冷,飞雪飘零。她像一株寒梅,傲雪凌寒独自开,在战地吐露青春芳华。

  她在武汉的第一篇报道《武汉人:最心爱的青菜薹、紫菜薹,还是想买就能买》,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展示了这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在封城后如何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一人、一车、一手机,单兵作战的侯天卉不再是父母呵护疼爱的萌妹子。她说自己在武汉成为了“女汉子”。

  初到武汉的紧张无措,随着一天天对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民加深了解而逐渐消散。因为工作需要,侯天卉见证了方舱医院的从无到有,从满负荷运转到休舱大吉。她说,参与了重要时刻的记录与见证,这是一个“90后”最幸运的事情。

  随着疫情向好,按下了“暂停键”的武汉也慢慢恢复了生机,3月28日,侯天卉在武汉地铁恢复运营当天的凌晨四点,陪着兴奋的武汉人坐上了第一班地铁;4月8日,武汉解封,她来到天河国际机场见证了第一架航班飞向天空、第一趟班次进港。在武汉两个多月,侯天卉已经和这个城市休戚与共,她感受着武汉人的疼痛、隐忍、坚强、喜悦,更和武汉这座城市一起走过大考、迎来成长。

  在连线中,侯天卉站在武汉新地标——楚河汉街,向演播室主持人介绍了生机勃勃的城市,也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截至本稿发布,侯天卉已在武汉坚守84天。这84天中,萌妹子不仅成为了女汉子,更因为在武汉工作表现出色而火线入党,成为了更进步、更有担当的自己。

  “90后”的妹子可甜可盐、可萌可汉,她的青春因为这段别样的经历而有了与众不同的光采。

  在疫情防控的总体战中,“80后”“90后”勇挑重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中,用责任心守牢关口,用敬畏心记录时代。他们不是温室里娇嫩的花骨朵,而是经得风霜、耐得考验的骄杨。他们的逆行背影也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却勇敢地担起大任。青年一代的奉献、拼搏,不仅仅是青年一代的作为,也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

  青春好榜样,奋斗的青春最闪亮!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