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百村行|常熟蒋巷村:从“样板村”到“网红村” 老典型又有新追求

2020年04月15日 07:56:1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四月,是蒋巷村最有生机的时节:温暖的阳光洒在鳞次栉比的“小洋房”与干净的路面上,仿佛在发着光;同在阳光下的农民,正在千亩良田中忙碌着春耕备耕事宜;生态园内,工人们操纵着机械化设备为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这样的蒋巷,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村”。

     打好“生态牌” “老典型”的共同富裕路越走越宽

  常熟市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三市交界的阳澄水网地区。5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血吸虫流行、偏僻闭塞的苦地方。几十年来,当地村民在村书记常德盛带领下,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村强民富的发展道路。

  走在蒋巷村千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碧翠挺拔的水稻长势喜人,田埂边偶尔能看到几根绿色管道,那是蒋巷村生态循环的“秘密武器”——粮食生产加工的废弃物用来饲养畜禽,畜禽粪便、尿液反过来用于生产沼气,同时通过管道输入农田施肥。蒋巷村养猪大户孙启华:“我们尿液集中处理后打到沼气池里发酵,发酵48小时,发酵后再打到沼气池存放,可以放1200吨,再灌溉到农地里去,这样我们肥料处理好了,稻子也长好了。”

  依靠“农业起家”的蒋巷村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也有了先人一步的生态意识。这几年,800亩土地试点种植有机稻,每年可减少近百吨化肥农药对大气、土地和水体的污染。不少人疑惑,现在全村工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亿元,有机农业发展得再好,带来收入顶多200万元,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种田呢?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说:“这个水稻看着是农田,实际上现在也是湿地大公园,夏天种油菜,看着一片也是金黄。人与自然也好,人与人也好,比较和谐,它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但是我们经济效益也不小。”

  发展乡村旅游,同样是蒋巷从村情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决策。今年5月,蒋巷村的旅游新项目蒋巷书院对外试营业,28间现代简约又不失野趣的精致民宿一亮相,就让游客流连忘返。原来,以前村里自建的民宿土里土气,吸引不了游客。通过与扬州设计院常熟分院合作,把民宿交由专业人士投资管理,村里只需要做好服务即可。“村里拿资源,我们来投入。怎么在原来基础上提升你的配套,怎么样让人留下来,又能住,又能玩,又能体验农耕,我们要和村里一起来完成这件事。”蒋巷书院负责人李梅说道。

  现在的蒋巷,全年经济总量持续超1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2000万元。从“农业起家”到“工业发家”,再到“旅游旺家”,52年砥砺前行,蒋巷村走出一条村强民富的发展道路。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看得懂、学得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范本。

  织起一张小网,让村民奋斗得更踏实

  国家福利政策是一张覆盖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安全网越牢固,老百姓越有安全感,奋斗起来才更踏实。在常熟蒋巷村,村里在社会织起的大网的基础上,还为老百姓织起了一张小网。

  在蒋巷村老年公寓的活动室里,几十位老人其乐融融,村主任蒋玉英告诉记者,蒋巷的村民,只要到了年纪,就能免费入住村里统一建设的养老公寓:“男的58虚岁,女的55虚岁,达到这个年纪,你就可以到村里来申请老年公寓了,如果你不住这个老年公寓,我们就给你两千块一年。”

  于翠红奶奶今年84岁了,她告诉记者,在蒋巷,老人不仅有免费公寓住,每月还有钱发,“钱啊,常书记给我两三万呢,我很开心哈哈。”于奶奶兴奋地说道。

  蒋巷村村书记常德盛介绍,这几年村里各项产业发展都很好,到年底,每位村民都能拿到一笔分红股金。同时,对55岁以上的老人,在国家统一发放的养老金基础上,村里还有额外补贴:“股份金加养老金不低于3万,年纪轻的按劳取得,我们的老人是按老取得。年纪越大股份金越高,每月600到200不等。假如养老金2000块一个月,一年要有24000,加股份金10000就是34000。”

  在蒋巷,村里对村民的关怀,可说是无微不至。早在前几年,蒋巷村就给村民们统一造起了村民别墅,造价30多万元的房子,每家只需要出12万就能入住。

  村里发展起来后,不少农民把土地流转了出去,为了让大家离土不离乡,村里做了大量工作,协调企业吸引本村劳动力,如今不少村民就在蒋巷工业园区、生态园里工作,蒋巷书院负责人李梅:“大部分员工都是村里的,因为他们对当地有感情,对这一块土地也比较了解,他们会用感情来做这个事儿。”

  在蒋巷村老年公寓附近的一块空地上,村主任蒋玉英向记者展示,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村里将在这兴建蒋巷护理院,更好地保障今后蒋巷人的养老:“这里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医护人员,是把医疗和养老结合起来的,护理院今后肯定是公建民营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收费,但是蒋巷的老人完全有经济能力负担得起,因为集体给他们的保障,足以让他们能够承受养老这一块了。”

  “JIANG”出来的文明村

  漫步在常熟蒋巷村,你很难不被这里整洁的村容吸引,一栋栋整齐的村民别墅,没有一处乱搭乱建;村里的菜园、鱼塘都是开放式的,没有一处围栏,真有点“路不拾遗”的意思,甚至家家户户门口,还有专门用于垃圾分类的小垃圾箱。

  蒋巷村村主任蒋玉英说,村子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靠的全是法宝《蒋巷村村规民约奖励制度》。从2007年开始,蒋巷村开始着手制定村规民约。当时,为了让每位村民都能及时知晓并严格执行这一制度,村里下了一番工夫,毫不过分地说,这份村规民约,就是靠每位村民一句一句“讲”出来的:“向每家每户发放意见征求表,发放到全村,当时总共有186户人,上上下下涵盖到每户家庭,因为这个《村规民约》是他们要来执行,所以我们是涵盖每一家,征求到每一家,把初定的条款一条条地解读,让老百姓提合理化的意见。”

  光靠这个“讲”还远远不够,蒋玉英说,如果光是喊喊口号,老百姓就算刚开始能遵守,到后面常常也懈怠了,很多村子的村规民约就是这样到最后沦为一纸空文。怎样让村规民约具有持续的生命力?蒋巷村还有另一套“奖”字诀,从2004年开始,村里每年会给村民发分红股金,去年每人能分得9000元:“外面有的地方是你不遵守这条,我给你罚款,我们不一样的,你如果违反了相应的条款,就不得这个奖励,如果家庭中你毁绿种菜了,可能你一年不得600块,如果你乱搭乱建了,你就不得两千块。每个条款都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在发放福利的同时,你享受了权利,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同时,蒋巷村还有“逢赛必奖”的传统,这几年村里开展读书大赛,丁时云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但只有小学5年级文化水平,在全村读书的氛围下,他也开始看起书来,还选上了村里的文明户。老丁说,刚开始大家都说读书好,也不知道好在哪,可现在,读书的好,自己最明白:“有的书是关于农业上的知识,比方说什么稻种,地里长什么草,怎么管理怎么除草,肥料什么时候下,虫子什么时候除,书里面都有。书我们也都自己买,读这些书对我们大有帮助。”

  现在,蒋巷村定期要开宣讲会,倡导乡风文明。村里还立下了“逢会必奖”的规矩。参会农民每小时能领12元的补贴,常德盛说,再好的制度,只有大家入脑入心,才能遵守,钱不多,代表了村里的一份心意。其实,股金也好,补贴也好,都是小奖,都是为了鼓励大家爱护蒋巷、自我进步,未来,这会成为蒋巷人自己给自己最好的奖励:“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物质文明富裕,更要(求)新型农民有理想、有信念、有奋斗目标,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这样才是一个理想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江苏广电苏州中心站/钱一鸣 编辑/俞思琼)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