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又一个城市加入“2.5天假”行列。4月11日,南京市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提出“培育新消费,打造夜间经济品牌,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在疫情之前,已有不少地方有过相应的表态。疫情发生后,为了促进消费回补,也有多地提出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而南京试行2.5天休假制,或许会激发起更多地方推行弹性休假的试行动力。
从现实看,不管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相关文件,首提“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还是地方层面的跟进(包括此次疫情期间的),推行2.5天假的首要目的都是促进旅游消费。而疫情防控下的消费特点,则让2.5天假在促进消费上有了更多的针对性。比如,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提到“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各地都在力推的旅游消费回血,主要游客可能还是来自省内。而每周增加0.5天的时间,或恰恰有利于促进省内的中短途旅游。
需要重申的是,休假模式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包括民众的休假意愿,也包括休假成本的分担,不能盲目追求一刀切。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眼下一些企业正处于加班加点“抢时间”的阶段,企业经营压力未必允许多放假,部分员工从收入考量也未必愿意多休。所以,目前各地大多是强调有条件的试行,必须把握好尺度。
当前,试行2.5天休息制度,主要作用在于传递和强化弹性休假的观念,让全社会对弹性休假有更多接纳和创新。这次疫情加速了网上办公的流行,它可能让更多企业开始思考,所有员工早九晚六的坐班制度是否需要调整?据此,可能会引发整个社会对弹性休假和轮班制等方面的探索。
这些年,集中休假带来的问题引发了不少讨论。大多数人的休假福利只有“黄金周”,这种“举国休假”模式不仅影响了旅游体验,也抬升了社会的休假成本。而落实带薪休假、推进弹性休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这种困境。试行2.5天假,就是基于社会现实的一种小修补。
当然,试行过程中要避免走样、变味。如,江西有地市下发通知提出,周末2.5天弹性作息不得变相为周五下午居家休息。这种略显狭隘、呆板的探索,自然会引发“不人性化,管得宽”的质疑。
要强调的是,“多休假”、弹性休假是为了促进消费,却终究不能强制消费,也不能让民众靠多消费来“赎买”半天假期。当老百姓真正拥有充裕从容的休闲时间和空间,当政府为消费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社会的消费信心和意愿才能真正激发释放。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