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春风和煦轻盈,阳光正好。苏堤南路与振兴路交叉口一座小小的花园内,牡丹绽放出艳丽的国色,4位老人坐在花园的小亭内,一边赏花,一边笑谈。81岁的张凯老人喜滋滋地挂上了新做的“牡丹亭”牌子。
就在“牡丹亭”边,两对老人一起养花弄草,一起做公益
牡丹花开,老人花园赏春
“快来看,绿牡丹快要开了!”4月8日上午,张凯老人在花园里高兴地喊着老伴和李培侠夫妇,共同欣赏他们精心培育的牡丹花。
一起欣赏满园春色
这些牡丹共有7个品种,白色、红色和粉白色的正在盛开,还有很珍贵、罕见的绿牡丹和黑牡丹,绿牡丹的花苞已经鼓得像鸡蛋大小,顶端的花瓣即将破势而出,而黑牡丹最沉得住气,现在还没有动静。
老人打理花园
花园里共有几十种花,牡丹最得老人们宠爱,张凯在园中建了个亭子,取名“牡丹亭”。
虽然已是八旬老人,但张凯身材高大、腰杆笔直,看上去精力旺盛。100多平米的花园主要靠他和李培侠打理。他最近还准备给牡丹进行人工授粉,培育新品种,“这种粉白色的牡丹是蜜蜂授粉培育出来的。原先我种下的是白牡丹种子,没想到开出来是粉白色的,肯定是蜜蜂的功劳。”
院墙上的木香花已经开了小半,枝叶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花苞。油菜花散落在各个角落,招蜂引蝶。一片低矮的蒲公英有的开着黄花,有的已经顶出蓬松的绣球,种子随风飘散。张凯骄傲地说:“咱们的小花园一年四季有花有果。”
小院绽放勃勃生机
小小的花园生机勃勃,而且实现了生态循环。北边有个小鱼池,池内的水用来浇花,老人还为那些娇嫩的花儿建了一间小温室。花瓣掉落了,他们就捡起来晒干泡茶喝。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但在这座花园里,他们可以尽情地欣赏春色。
同吃同住,友情变亲情
院内的厨房飘出诱人的鸡肉香味,两位女主人一起择、洗、切、炒,不到12点,已经备好了4道菜:辣子鸡、蒜薹炒肉、土豆丝、海带把子肉,锅里的豌豆稀饭冒着热气。4位老人落坐,张凯老人谈笑间拿出一瓶白酒,开始自斟自饮。
择、洗、切、炒,做出一桌佳肴
这样的生活,张凯与梁传俊夫妻,杨守志与李培侠夫妻,4位老人已经一起度过了16年。他们住的是两室一厅简陋的平房,狭仄的院内有一间厨房和两个杂物间,但两家人相处得其乐融融。
两家人的友情要追溯到30多年前。上个世纪80年代,张凯干建筑工程时认识了杨守志夫妇,有一次杨家房子需要维修,张凯二话不说前去义务帮忙,从此成了好朋友。
20年前,杨家房子拆迁无处落脚,张凯就将苏堤南路这处闲置的房子让给他们居住。几年后,张家房子也拆迁了,两家人就一直住到现在。
83岁的梁传俊和68岁的李培侠,一位是退休教师,一位是退休环卫工人,两个相差15岁的女主人像姐妹一样亲。梁传俊腿脚不好,李培侠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带她去买菜、遛弯。近处的云龙公园、小南湖,远至马庄,他们都去玩过。“我一辈子都不会骑车,幸亏有培侠带着我,徐州的景色都看遍了。”梁老太太感激又欣慰。
搭伙过日子,有滋又有味
知道张凯大哥爱喝两口,李培侠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买点他爱吃的熟食,回到家再炒两个菜,基本上每顿饭都是四菜一汤。这位纯朴的老人说:“我娘家在宿迁,徐州没什么亲朋,他们就是我亲人。”
不用算账,人人心里有杆秤
牙齿和舌头都会打架,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人如何相处呢?张凯老人总结了两个词:互信、谅解,“针就是针,线就是线,一定要坦诚。”
虽然是一块搭伙做饭,梁传俊和李培侠一起去买菜从未算过账,每次都是你买两把青菜,我称2斤土豆,从不计较谁花多了、谁吃少了。儿女们送来的东西,全都放在一处共同享用。老人们说:“不用算账,人人心里有杆秤。”
最热闹的是春节期间。大年三十和初一,两家一共3个儿子拖家带口过来团聚,13个人一张大圆桌坐不下,孩子们就站着吃;初二那天,两家共有4个闺女回门,又是热热闹闹一天。
“我们对两家儿孙全部一视同仁,压岁钱都给一样多,过生日也给,孩子们吃什么东西一起分享,谁都不要争不要抢。”张凯说,他特别疼爱李培侠的小孙女。小姑娘现在读初二了,每次见到他都爷爷长、爷爷短叫得很亲热。
小姑娘只要学习进步了,张凯就会给她发“奖学金”。她也很懂事,知道张爷爷爱喝酒,送给他一只怀旧的小酒杯。张凯爱不释手,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就炫耀:“宝贝孙女送的,这样的孙女谁不疼呀!”
两家人有时也会因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作为“老大”,张凯立下的规矩是:“你们都听我的,我做的不对可以提,但要允许我辩解,辩不过我就得服从我。”
张凯家客厅中堂悬挂着张氏家庭的堂号“百忍堂”, “九世同居扬天下,一日百忍贯古今” 对联就是张凯为人处世的原则,“何况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没有什么体谅不了的。我们现在就是一家人了。”
志趣相投,一起投身公益
把这4位老人牢牢凝聚在一起的,除了对花花草草的喜爱,除了这份浓浓的情义,还有他们对公益事业的追求。
张凯是黄河骑游志愿者服务大队的队长,十几年来,他定期带领一群老人一边骑游一边义务宣传,还经常上街义务指挥交通,并发动亲友、邻居一起参加公益活动,2017年被评为“徐州好人”。
张凯发动李培侠夫妻加入,后来李培侠的儿子、孙子受到感召,都加入了这个公益队伍。
一起做公益
春节前,张凯作为“先进志愿者”领到了1000元慰问金。疫情出现后,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捐了出去,另外还交了100元特殊党费,捐献了100个口罩。有人以为这位热心公益的老人家境殷实,事实上张凯因为年轻时没有稳定工作,没有退休金,主要靠老伴的退休工资生活,但他总是说:“我对物质上没多少追求,就想把这份公益事业坚持下去。”
互信互敬,志趣相投,4位老人都觉得这样的生活简单、舒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