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在过去的清明节里,人们或是传承习俗,带着崇敬和思念之情扫墓祭祖,缅怀先烈、感恩先人,或是珍惜春光,走进大自然去踏青赏春、嬉戏游玩。但是今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清明时节的常态,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多地发文叫停清明现场祭扫,倡导“云”祭扫,而一些允许现场祭扫的省份则规定去现场必先预约。事实上,无论是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期,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时,“云”寄哀思都是正当其时。
“云”寄哀思,是巩固抗“疫”成果的现实需要。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从传统春节到清明时节,全国上下历经两个月时间、付出艰苦努力,才开创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局面。“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面对国内疫情反弹风险和境外输入风险,唯有咬紧牙关、严防死守,才能避免前功尽弃,夺取全面胜利。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举措,走上“云端”寄托哀思,形式虽不同,情意却不减,同样可以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此外,“云平台”不仅提供了祭祀服务,也提供了“满园春色”,虽然足不出户,同样可以通过“云游览”饱览春色。立足疫情防控实际需求,减少人员的不必要流动,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云”寄哀思值得参与。
“云”寄哀思,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需求日益强烈,党和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有增无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瞄准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各地政府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的扫墓祭祀,其中就包括了“网上祭祀”。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云”寄哀思的祭祀方式。乘势而上,各地要把握住疫情中“网上祭祀”的新风,加强对“云”寄哀思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支撑,让人们使用“云端”更加便捷、舒心。广大市民也当凝聚共识,自觉参与到“网上祭祀”的活动中,用绿色低碳的祭祀方式守护好绿水青山。
“云”寄哀思,是致敬英烈的最佳行动。清明扫墓祭祀,不仅要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更要传承好先烈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回顾历史,无数革命先烈直面一次次风险挑战,迎难而上、英勇斗争,用流血牺牲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放眼当下,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用“国有难、召必战、战必胜”的坚定行动传承了爱国主义精神。时值清明,致敬英烈,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最好的方式。广大民众要把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积极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响应地方政府的号召,把“云”寄哀思等小事做好做实,为夺取疫情防控胜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清除逐梦征程上的“荆棘”贡献一份力量。
梨花风起正清明,“云”寄哀思正当时。自觉摒弃陋习,采用“云”寄哀思的文明祭祀方式,这个清明定会更加“清明”,这场战“疫”必将取得最后胜利,这份爱国情怀也必能凝聚起逐梦圆梦的更强合力。(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