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发布”抗“疫”人民英雄 于平凡中见伟大 这个春天因他们而灿烂

2020年03月31日 13:50:1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 编辑/张明玮 高慧婧
  

       “鸡鸣寺的樱花开了!”

  这或许是江苏人最为期待的一个春天。我们从家门走出,感受春光洒满肩头的时候,总会想起这样一群人:他们稳扎稳打在基层防疫一线,细致工作、温暖人心,织牢基层一线的疫情防控网;他们奔波在疫区一线,运送物资、接送医护人员,彰显平民英雄的力量;他们勇闯疫区,用心观察生活、用笔记录时代,留下真实的战疫资料。

  3月31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依托江苏广电“荔枝云技术平台”,发布来自基层抗疫一线、志愿者队伍和新闻媒体的10位“江苏最美抗疫先锋”先进事迹。10位“最美抗疫先锋”无论是深入疫区腹地,还是驻守省内防线,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甚至有人因此献出了生命。

  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久久传颂。

  范哲海:防控有力度  服务有温度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在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工农兵社区,社区内有四个人口逾两千的小区,常住和流动人口15000多人。而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工农兵社区没有发生一起疫情,社区防控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这些离不开一个人的坚守与付出,他就是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工农兵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范哲海。

  为了严防疫情,社区要求各个小区采取严格的人员出入管控制度。制度推行之初引起了个别居民的不理解。1月31日晚,居民蒋某因为不愿履行登记手续殴打了保安王师傅。正在深夜巡查的范哲海随即赶到现场,配合警方严肃处理此事。他知道,如果对违反管控制度的人从轻发落,那么刚刚建立起来的严格制度就会在落实中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最终,蒋某被行政拘留,而王师傅获得了继续做好工作的支持与信心。

  2月6日的晚上,范哲海在社区巡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从重点防控地区回来的人员郑某。为了确保郑某本人和社区居民的安全,按照防控要求,他应当前往指定酒店隔离十四天。郑某虽然口头答应,但在去酒店的途中突然自行驾车反向行驶。范哲海随即驾车,紧追不舍,终于将郑某追停。在范哲海与警方的硬核劝说下,郑某最终被送达指定酒店接受隔离。

  为了守住严格防控的关口,范哲海常常通宵驻守在社区两个体量巨大的贸易城旁的临时板房里。同为街道工作人员的妻子王蕊怀孕已经20周,但是她理解丈夫的做法。她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也都是基层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啊,义不容辞。”

  社区防疫,人人有责。在社区防控进入防止输入的新阶段,范哲海会带着爱人的支持,继续奋战在基层工作的一线。

  陈公胜:守牢“社区防线”不松劲

  陈公胜说:“我是社区书记,我的任务就是为居民守好大门。”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作为宿迁市双庄街道魏井社区的党委书记,“守门人”陈公胜始终冲在一线。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因为紧急情况很多,陈公胜的电话常常在深夜响起。1月26号凌晨2点,刚刚入睡的他又被一个电话叫到了工作现场。原来,社区内有一家四口连夜从湖北开车返乡,甚至准备第二天出门务工,但是没逃过疫情防控点的监测。经过陈公胜上门连夜工作,一家四口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接受居家隔离。

  陈公胜不仅仅是解决工作问题的高手,更是能把道理说进人心坎里的心理疏导员。1月25号,魏井社区内一位老人去世,老人的儿子准备沿旧俗、办酒宴。陈公胜得知此事后,到老人儿子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帮忙联系饭店、取回定金。最终,这户居民取消酒宴,一切从简。疫情期间,社区还有6位老人相继去世,大家都自觉简办丧事,移风易俗战疫情,一切从简护平安。

  在陈公胜为魏井社区守住第一道防线时,他的妻子因摔跤脑出血入院,由儿子负责照顾。不管有多忙,陈公胜都会抽空和儿子视频通话;不管下班有多晚,他都会赶去医院陪伴昏迷的妻子。

  一边是家庭面临的状况,一边是复工复产后对辖区项目的助力,陈公胜重任在肩,动力在心。“守门人”陈公胜,用细致、到位的工作方法,让平凡的工作不平凡。

  位洪明: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是一张手绘的案件侦查导图。图中细致清晰地梳理了疫情期间一起诈骗案件的关系网。已经查清楚的,旁边有详细的标注;待查的,旁边标注着一个问号。

  绘制这张导图的是苏州太仓市浏河派出所35岁的民警位洪明。可是,这些问号还未解开,位洪明就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2月中旬,一位浏河居民报警称,疫情期间自己和朋友一起在网上购买口罩,结果被骗了近40万。经过整整7天的侦查,位洪明发现,这是一起跨境诈骗案。2月20日下午3点,位洪明把自己亲手绘制的这张涉及8层关系网格、即将形成闭环的侦查导图放在了领导面前。然而,笑容还在脸上,位洪明的身体却轰然倒下……

  位洪明是浏河派出所唯一一位公安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了留校的机会,选择到基层工作。浏河镇接壤上海,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自2月初以来,位洪明一直奋战在工作岗位上。摸排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他需要一一巡访、绝不错漏任何一丝线索;管理辖区内200多家棋牌室,他需要家家上门,耐心劝说,时常在深夜才能回家。

  位洪明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来来,一个叫往往。就在牺牲前夜值班的时候,他还答应了女儿们:等值班回来,就做她们最爱吃的糖饼。而今,糖饼的味道也成为孩子们永远封存在心里的珍贵记忆。

  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抖音号发布位洪明的短视频,播放量达586万,点赞量达36万。视频中,来来和往往一声声稚嫩的呼喊“爸爸,我们回家了”让人泪目。网友们通过留言,表达对英雄的追思、敬意。

  这来来往往的世界中,总有位洪明这样的人,让我们肃然起敬。

  易善智:管控线上的防火墙

  2020年1月26日,句容实施道路管控的第一天,镇江句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易善智接听了一个电话,也由此开启了他“白+黑”连轴转的工作模式。

  电话来自句容交通管控点:有三人自驾从湖北荆州返回句容,正在高速口等待处置。彼时,防控刚刚开始,各方力量尚未形成闭环,易善智立即协调交通、卫生防疫等人员到场,详细解读处置流程和应急方案,指导各方进行防控处置,直至三人被妥善隔离观察。

  易善智的工作日志上记载着自己的每日工作实录,连续出现的“回大队休”意味着这个47岁的汉子把每一天都当作工作日、把每一晚都当成值班夜。累久了,他左肩的陈年旧伤复发,他扶住左肩、甩甩胳膊的动作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终于,疼极了,他才去医院做了简单的止痛处理,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管控点。

  2月7日,正是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时候。这天上午,在一线执勤的易善智正向媒体采访介绍管控点上的防控形势时,哥哥易善东打来电话。原来,重病住院四个多月的老母亲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尽管匆匆前往,易善智还是没有跟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这也成了他终身的一个遗憾。

  这个春节,是横亘在所有中国人面前的共同难题;对易善智来说,尤为如此。在照顾家人和疫情防控这两者之间,易善智是丈夫,是儿子,也是人民警察,他的抉择很艰难,也很坚定。

  “你后悔过自己做的抉择吗?”易善智时常被问起,而他的答案始终是:责任大如天。

  许鹏:蓝衣勇士最后的抗疫之路

  许鹏生前是蓝天救援队全国机动队队长、江苏机动队队长。他曾经形容机动队是直插灾情心脏的一把尖刀,遇到急难险重的问题往往第一个派出的就是机动队。于是,2月6日,他和队友们离开生活的城市——苏州,奔赴湖北武汉。

  在武汉,许鹏和队友们主要承担天河国际机场应急仓库的抗疫物资输送。从全国乃至全世界运抵的物资,要在24小时内运送到各大收治医院、社区防控一线等最需要的地方。为了不折不扣完成任务,许鹏和队友们每天都要行车至少200公里,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在武汉的8天时间里,他们为前线运送了近千吨抗疫物资。

  消杀设备、尤其是弥雾机的缺口较大,许鹏开始在朋友圈里发动好友们认捐,并联系可以生产的厂商。终于,在山东寿光找到了一家可以组织生产的工厂,但工厂开工的前提,是许鹏要采购、运输四种生产弥雾机必需的零件。2月14日,许鹏和另一位队友分别从武汉和苏州出发,约定共同前往江苏协调零件。

  因为属于离汉人员,许鹏不能下高速,他累了就在服务区里停车睡会儿,去各个工厂取零件的任务就请队友执行。三天之后,零件终于采购齐全。

  2月21日凌晨,许鹏和队友将先期生产的100台弥雾机装车完成。考虑到弥雾机在武汉的重要作用,许鹏决定冒雨连夜从山东出发。凌晨4:00左右,当车队行驶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服务区附近时,因为雨天视线不佳,许鹏的车撞上了违章停在行车道的大型挂车,39岁的生命,就此定格。

  在许鹏牺牲后的第七天,他生前协调生产的第二批弥雾机运抵武汉,在武汉火车站重新开启的时候,成为现场消杀利器。

  许鹏曾在朋友圈里对自己十岁的儿子说:“孩子要乖,爸爸去武汉打怪兽。”他在内心,是把自己当作一个斗士的。他酷爱越野、热衷公益,在公益组织担任机动队队长成了最好的结合点。在盐城阜宁风灾、缅甸洪灾、玉树雪灾、浙江丽水泥石流和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等多项救援任务和公益行动中,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也许,许鹏本可以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做好自我防护、保护好家人、静待春来;但他却选择逆行武汉、发光发热,一如他每一次在危难面前做出的抉择一样。许鹏常常用歌唱表达对生命的热爱;他的歌声,也会永远留在热爱生命的人心中。

  宋明译:逆行武汉的“红衣战士”

  退伍军人宋明译当初和战友来到武汉时,心里不是不打鼓的。但正如他在与演播室连线中所说:到武汉下高速时,值守的战士们得知他们是逆行来做志愿者后,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他觉得自己到家了。

  在武汉的每个凌晨,是宋明译最忙碌的时候。他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协和医院西院,接送刚刚下班的护士回家。其实,宋明译初到武汉时,依照当地红十字会的安排,他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爱心物资“搬运工”。当他发现医院很多医护人员晚上回程没有车,就和其他志愿者商议,轮流值班来接送。就这样,他成了医护人员口中的“红衣战士”。

  和最一线的白衣战士接触,宋明译和他们彼此鼓舞、相互感动。90后护士陈海娟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在一次乘宋明译的车回家途上,年龄相仿的两个人聊起了这段特殊时期的感受。因为很久没有见到孩子,陈海娟说着,眼眶湿润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当工作群里说今天协和医院出院了54名患者,她又开心得像个孩子。这样的表情,宋明译见过很多次。

  除了晚上接送护士之外,宋明译白天还要承担大量爱心物资的运送保障任务。每天,从全国各地捐赠过来的爱心物资,就靠宋明译和志愿者们用双手搬运,以最快速度送到急需的医院站点上。在武汉期间,经宋明译运送的爱心物资已经超过了百吨。

  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协和医院西院也开始组织志愿者有序撤离。3月26日,宋明译踏上了归途,告别这座他奋战了57天的城市。

  在连线中,宋明译和妈妈讲述了他返回家乡连云港后的动人细节:连云港高速入口处,为了迎接儿子归来,宋明译的妈妈早早地赶到,只为了远远瞥一眼儿子。隔着五米的距离,宋明译给妈妈磕了一个头。这一跪,是自己平安归来的感慨,是感恩母亲的深明大义,也是一个“90后”最厚重的家国情怀。

  李华平、李华忠:74万斤蔬菜搭起爱的桥梁

  2020年1月23日10时,武汉封城。千里之外的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里,李华平、李华忠兄弟俩为武汉人民的吃菜问题担心起来。兄弟俩一合计,做了一个特别的决定:免费送菜去武汉!

  李家兄弟一同经营着当地一家“上海青”蔬菜基地。春节期间,正是“上海青”销路最好、价格最高的时候,兄弟俩决定与一直合作的常州市场暂停合作,把每天运往常州销售的两万斤“上海青”全部捐赠给湖北。哥哥李华平很快与湖北有关部门对接上,排好一份“援助计划表”;弟弟李华忠则迅速安排人员一边加紧收割装运,一边腾茬播种,确保蔬菜接续采收。从2月7日开始,每天约两万斤新鲜蔬菜从沭阳县青伊湖镇蔷薇村“上海青”蔬菜基地发出,运往湖北。

  得知“蔬菜兄弟”的善举后,蔷薇村的村民们纷纷赶来当志愿者。“有事儿搭把手”、“他们捐菜、我们出力”是乡亲们内心最朴实的想法。腊月的寒风冷雨中,他们在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用肩扛、用手抬,把带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蔬菜送到车上。

  有了菜,怎么运过去是个问题。为了确保蔬菜新鲜安全送达,李家兄弟找合作伙伴的要求堪称“苛刻”:早晨割菜、晚上发车;每天输送、不可间断,关键是每去一个驾驶员,回来就得隔离14天。最终,与李家兄弟合作的物流公司,有18个驾驶员主动请缨,承诺“送菜不停、服务不止”。在众人同心协力下,武汉人民吃上了江苏人种的爱心蔬菜!

  从2月7日算起,兄弟俩一共向湖北捐出了37车、共计74万斤的新鲜蔬菜,市值近百万元。

  除了援助湖北以外,两兄弟还向蔷薇村捐款1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向青伊湖镇12个村赠送了24000斤蔬菜用于改善困难家庭生活。如今疫情向好,他们帮助村里困难家庭解决就近就业,带大伙共同致富。这个乡村振兴试验基地,目前已吸纳40多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复工率达到100%。

  通过荔枝云技术平台,我们与正在蔬菜大棚中的兄弟俩连线,他们展示了长势喜人的新鲜蔬菜。在蔷薇村的大地上,一片生机盎然!

  熊平平:“90后”记者的逆风绽放

  作为最早踏上武汉的江苏报道团队,2月初,现代快报记者熊平平和众多媒体记者一起深入武汉多个街道、社区、小区进行采访调查,了解武汉市未收治隔离的“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3天时间内,对占地13.7平方公里的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道所属的17个社区、20万人口逐一分析。形成了调查结果,连夜上报,为防疫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记者熊平平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身处武汉疫区,熊平平的视线更多地投注在收治危重症患者的ICU。隔着一层玻璃,他编写了《对话:离死神最近的病房》,生动讲述了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生死线、鬼门关上,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故事。稿件发布两小时内就获得了200多万浏览量,并得到了全网推送。但是采访的当晚,熊平平失眠了。他脑子里都是医护人员的忙碌、不幸辞世的患者,心跳监测设备尖锐的滴滴声始终在耳边回响。这一晚,熊平平的所思所想记载了一个“90后”在重大事件面前的思考与成长。

  作为“90后”,熊平平格外关注同龄人在这次疫情中的状态。他用Vlog、短视频等新媒体报道手段,让他们的故事更加鲜活。汶川地震幸存者、“90后”女孩王利,武汉封城前一刻选择留了下来,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志愿者。起初,王利觉得自己做的事不足为奇,拒绝了采访;但熊平平坚持联系了4天,最终打开了她的话匣子。稿件《“90后”女孩汶川地震中捡回一条命,在武汉封城前她选择留下》刊发后,很多“90后”纷纷加入这个城市“生命摆渡人”的队伍。

  熊平平说,疫情对于社会来说是一场大考;对自身而言,他获得了一次淬炼和成长。

  王世停:我的战疫“满月”记

  2月14日,新华日报工作群里发出赴武汉采访记者的召集令,王世停是新华日报社南京分社社长助理,作为新闻一线的老兵,他第一时间回复:“地震去过,爆炸去过,水灾去过,我实战经验丰富,报名!” “老兵”王世停,如愿以偿地奔赴武汉。

  2月17日,王世停带领新华日报采访组抵达武汉。当时仅有一条通道入口开放,所有出口都已被封闭。从下高速到驻地37公里,花了不到20分钟。这座昔日热闹非凡的千万人口特大城市此刻的一片沉寂,深深震动了王世停的心。抵汉当晚,他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采访,并连夜写出报道《静悄悄的城市,江苏人在“战壕”》。

  抵汉第二天,王世停去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采访,偶遇轮班休息的医护人员在门口快闪、演唱《我和我的祖国》。那种真实的喜悦与纵情欢唱背后的压力,成为推动王世停写出报道的动力。而他,也在写作中更加贴近与懂得。

  因为懂得,王世停的报道写进了医护人员的心里。他深深地知道这些文字的力量:为前方的医护人员鼓劲,为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争取希望!通过与医疗队员直接对话,王世停发现,不同驻点的医疗队都有各自的致胜绝招。通过总结性报道,把江苏的经验推广到其他省市,也是作为记者的职责所在。“光谷现象”、“江夏模式”,一篇篇高质量报道,被全网推送,湖北日报整版转载。

  在武汉的40天,王世停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宁静、坚韧,而最令他感动的,是悄无声息的变化。在两次对话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的过程中,他细心地捕捉到邱海波表情的变化,从2月初的眉头紧锁到现如今的神态松弛,仿佛正传递着春天重启的讯息。

  朱亮:话筒褪色 我不退缩

  武汉,是全国疫情防控的主战场。2月17号,江苏广电总台赴湖北报道团一行13人抵达武汉。当晚,朱亮和小伙伴们就投入了工作。被称为“红区”的重症监护室、收治轻症病人的方舱医院、武汉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拿着话筒忙碌的身影。

  《“我拼命保住你的命”插管敢死队长的生死抢夺》是朱亮深度采访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医生贾凌后,做出的深度报道。面对昏迷中病人喷涌而出的痰液,贾凌飞身上前,以命相搏,采访时一句“我拼命保护病人的命”,被朱亮选作报道标题,更让他热血沸腾。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靠得近,才能报道好。

  朱亮在医院采访时,看到了四名来自江苏、支援武汉医院处理医疗垃圾的环保志愿者。千里驰援冲向最毒的地方,清理医疗垃圾,打扫战场……作为一个全媒体记者,朱亮用镜头记录下了他们从细微处着手、尽力为疫区服务的细节故事。 

  为了更好地全方位报道湖北保卫战中的江苏医疗队,武汉一线报道小组始终和总台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前方有需要,后方鼎力支援。后方有指令,前方拿起话筒就走。每一篇生动报道,离不开朱亮和小伙伴们在一线的记录,也离不开后方的策划和保障。朱亮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前方,有报道组的小伙伴们共同协作;后方,是整个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源源不断的支撑。

  40多天的时间,朱亮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从前方发回近200条报道。一篇篇有力度、有温度的报道,全方位展现了湖北保卫战中的江苏力量和担当。同时,配合对抗疫过程中先进人物的表彰发布,江苏医疗队中的先进人物、感人故事,也通过他们的镜头,最终在《江苏最美人物》的云发布中呈现。

  3月17号,首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返回南京,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记者朱亮,跟随医护人员上了车,记录这段离别时刻。下车时,来自无锡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王洵找到朱亮,请他帮忙完成一个心愿:他们作为医务工作者,想在临行前对英雄的武汉人民说一声谢谢。回到驻地后,江苏广电总台赴湖北报道团特别开了策划会,希望能让这个愿望和这份情谊,在武汉上空实现。朱亮联系了江夏区妇联和区委宣传部,又找到大屏户外运营商。最终,“江苏医疗队感谢坚守的英雄武汉人民 同饮一江水 苏鄂一家亲”点亮了武汉的夜空。这份两地一家亲的情谊,成为朱亮当天报道的主题。

  朱亮的身边带着一支跟随他十年的采访话筒,10多天来频繁的消毒,已经有了些许褪色。朱亮每天拿着它,还时时能感受到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和使命。

  武汉的樱花次第开放,同行报道的小伙伴们陆续撤离。朱亮还继续坚守着。他们要把一个按下了重启键的武汉,用镜头和声音,传达给这个复苏的世界。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正一步步迎来曙光。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历史必将铭记这个春天,我们也将永远记得,这个春天,因为这样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媒体工作者而灿烂重启。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江苏最美人物》摄制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