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书法,不得不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与这幅作品同样如雷贯耳的有“书圣”王羲之、后来的宰相谢安以及风雅的“曲水流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作品里还隐藏着一个已消失但曾经很隆重的传统节日——上巳节。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课代表就为大家科普一下这个节日。
“上”指“农历三月上旬”,“巳”指“巳日”,古人用“六十甲子”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六十甲子”由“十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组合而成,“巳”便是“十二地支”之一,“上巳”即“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了方便人们记忆,三国魏之后,这个节日才定在了“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的民俗最初是祓(fú)禊(xì),即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希望能除灾去邪,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先秦时最浪漫
《国风·郑风· 溱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巳节的故事: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河水那么清澈,青年男女们享受着春天与青春的美好。在人群中,一位姑娘相中了一位小伙子,向他抛出一句话:“哎,一起去那边看看好么?”他傻傻地回答:“已经去过了。”她调皮地说:“那就再去看看呗!”
上巳节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情人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并没有情人节,不过在上巳节有一项活动是“祭祀高禖”,高禖是掌管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神在母系氏族时被认为是女娲,到了父系氏族时变成了伏羲。古代人对这项祭祀活动非常看重,都要举行国家大典,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人丁兴旺是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强盛的象征。
此外,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上元(元宵)灯会一样,上巳节这天,人们都汇聚到河边,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自由恋爱的契机。而繁华似锦的暮春更为爱情增添了浪漫氛围,昆曲《桃花扇》中就有唱段:“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
魏晋时最文艺
明 钱毂 《兰亭修禊图卷》(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上巳节这天,在“祓禊”之后,还有“修禊”,即人们会在水边举行一些娱乐活动,魏晋名士多属文艺青年,既有才华又能喝酒的他们自然对“曲水流觞”情有独钟。
所谓“曲水流觞”,就是人们将盛满酒的酒器或直接放入水中(木质酒杯),或置于荷叶之上再放入水中(陶质酒杯),任其漂流,停在谁面前,谁就将酒杯端起喝掉,并赋诗一首。
史上最有名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王羲之在自家园林兰亭发起的一次上巳节聚会,共得诗37首,王羲之乘着酒兴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魏晋时期,在上巳节,还发生过一件更文艺的事情。西晋政权建立不久,内部就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琅琊王司马睿携同北方世家大族南下建邺(今南京),为西晋王朝建立后方基地。
但由于司马睿不是正宗的皇室正统,迟迟得不到南方世家大族的拥护,当时,军司马王导就在上巳节这天导演了一出大戏:司马睿乘坐华丽的小轿,带着隆重的仪仗,在水边观看袱禊仪式,王导、王敦等北方世家大族人物骑着高头大马,众星捧月般簇拥在司马睿左右,招摇过市。南方的世家大族看到司马睿排场如此浩大,都被震慑住,纷纷表示臣服。
这场戏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司马睿称帝奠定了基础,而“导演”王导后来成为东晋的宰相,并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唐朝时最隆重
近代 傅抱石 《丽人行》(局部)
上巳节是唐朝三大节日之一,尤其在开元年间,朝廷曾对京城曲江池进行大规模扩建,而且每逢上巳,唐玄宗都会命君臣官民同乐。于是,这一日曲江池边会尤为热闹。
诗人崔颢在《上巳》这首诗中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
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
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
上巳节这天,帝都长安城春光旖旎,人们倾巢去水边祓禊,一路上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而朝廷的乐师们演奏出的音乐响彻云霄,地上的尘土都被震得飞扬起来。
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节日的热闹:
三月三日天气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佳人们个个肤若凝脂、身姿曼妙,齐齐聚在河畔,或雅丽清媚,或贞淑自然;身上的衣裳花色各异,式样琳琅,有金丝绣起的孔雀图案,有银丝钩出的麒麟暗纹;佩饰更是缭乱繁复,翡翠质地的花叶片一直贴到鬓角边,裙带上压满宝珠,从背后看,更是珠光宝气。
此时,上巳节俨然已经成为权贵炫耀财富和游春娱乐的盛会。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民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式微,但一些习俗仍然得到保留。后来,因为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日期都很接近,且祓禊的习俗早已被春游所取代,而春游也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所以这三个节日逐渐合并到了一起。
(荔枝文化专稿 文/五柳 参考:《岁时书:古诗词里的中国节日》、《传统的节日》、《晋书·王导传》、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