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曾俊嘉
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良好的应急心理服务体系有助于疏导人们的心理恐慌和焦虑情绪,进而树立强大的心理防线,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既要毫不放松抓好“硬核”医疗防控,也要全力以赴做好“柔性”心理防护,是我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应有之义。
疫情防控是场“病毒防御战”,也是场“心理防御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从万众一心阻击疫情到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心的胜利”是我们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坚实基础;从高度警惕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到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心理稳固”是我们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先手棋”“压舱石”;从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到加强群众心理疏导、患者心理干预,心理援助是战“疫”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正是因为我们始终绷紧“心弦”,扭紧“心”的总开关,才凝聚起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多措并举更强信心,为稳定公众情绪打上“稳定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对病毒的未知导致焦虑不安的情绪笼罩着整个社会。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平均每天200个咨询电话和60个网络辅导中,感觉到恐慌、恐惧、害怕的人数最多,约占44%;其次是健康焦虑,怀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占19%。维护社会稳定,“解心结”迫在眉睫。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下发文件,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31个省区设立心理援助热线,涉及300余条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服务。各大高校进行网络心理辅导,组建心理服务团队。随着正能量的深入广泛传播,公众情绪与疫情防控同步好转。当前,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输入性风险在增加,我们要继续稳定民心,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构筑起最坚固的“心理防线”。
关心关爱更加安心,为一线人员奋战吃下“定心丸”。无论心理干预,还是人文关怀,都和疫情防控一样,要坚持分级指导、分类施策,牢牢把握住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人群分为四级,要求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心理危机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个人隐私,避免干预过程的二次创伤。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一线防控人员最直接与病毒斗争,是我们援助的重点群体。医护人员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关心关爱必须到位,既要落实好薪酬待遇,也要保障好切实利益,做好定期心理辅导。现在,援鄂医疗队正陆续回家,但还有很多白衣战士们仍在坚守,要为他们撑起放心战斗的保护伞,激励更大的担当作为,让胜利早日来到。
一鼓作气更有决心,为夺取最后胜利瞄准“着力点”。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要保持清醒头脑,决不可掉以轻心。越是到了关键时候,我们越要坚定信念、铆足干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奋战到底。疫情当前,心理疏导与干预更像是对伤口的紧急包扎,是一种心理急救,最终痊愈还有赖于长期的心理辅导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应急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作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来着力推进。在战“疫”基础上,将心理干预做法制度化、长效化,建立相应机制。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培训和督导全国广大心理援助志愿工作者,形成稳定力量,强化平台资源,建立比医疗救治更长久的心理援助战线,做到防患于未然。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心、永葆必胜的恒心、保持必胜的决心,全力以赴打好“心理防御战”,迎接这场战“疫” 的胜利!(曾俊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