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口罩,也是“精准防控”的打开方式|荔枝时评

2020年03月22日 14:35:2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邓海建

  (作者邓海建,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竹外花红,春江水暖。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日趋稳定、防控重点逐渐转向境外输入,已有多地党政领导在公共场合摘下口罩。3月18日至19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到连云港检查调研。娄勤俭和陪同视察的领导干部均摘掉了口罩。此外,安徽、浙江、海南等多个省份的党政领导也在不同场合,摘掉了口罩“自由呼吸”。这些“动作”在舆论场上引起强烈关注。

  古人云:“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是最朴素的辩证法。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从“一级”到“二级”“三级”“四级”的调整,社区及道路卡点从“设立”到“撤销”的变化,乃至于口罩从“必须戴”到“有条件摘下”的转身……一言以蔽之,都是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在公共决策和市井生活中的动态折射。

  以江苏为例,目前,江苏已经全域都被划为低风险区域,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摘口罩”意味着,这些地区不仅在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市民的生活秩序也在有序切换回“疫前模式”。

  时下,多地主政官员带头摘口罩一事之所以在舆论场激起阵阵涟漪,乃至让很多人纷纷点赞,这背后的道理起码有两个:第一,“精准防控”四个字可谓知易行难。能否在尊重疫情防控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把握防控的发力水平和具体作为,这可能是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现实考题。公众担心的,是防控的时候“一刀到底”,解禁的时候犹犹豫豫,怕担当、不作为。什么时候摘口罩、什么地方摘口罩,比的不仅是“胆大”,拷问的还有“心细”。能摘口罩,说明防控得力;敢摘口罩,属于担当作为。有个细节值得一说,从多个党政领导摘口罩的会议现场来看,会议厅都较为开阔,与会人员间隔都较大。很显然,在摘口罩的同时,也考虑了防控的需要。

  第二,复工复产很要紧,“复生活”也很急迫。这段时间以来,从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取消妨碍复工复产的不合理规定,让更多务工人员尽快返岗,有活干、有钱赚”,到各地主政官员走进商超、带头“下馆子”,所思所想、所议所决,除了生产端的复工复产之外,同等重要的还有消费端的“复生活”。带得了货、卖得出货,才是最硬核的抗疫情、促生产、稳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口罩不仅是防疫的资源,更是当下生活状态的隐喻。摘下口罩,恢复的不仅是自由的呼吸,还有蓬勃的希望与信心。

  风雨凄凄的冬日刚刚过去,满庭芳菲的春天正在走来。一方面,面对全球疫情严峻的现实,面对这场仍在继续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仍然要如履薄冰、慎终如始。另一方面,在决胜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的路上,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还是要只争朝夕、爱惜韶华,因时而动、精准防控,不掉以轻心、不矫枉过正。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城市在摘下口罩的同时,无须更多的定语。让我们一起审时度势,向着春天前行。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