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特报专稿 记者/王兵 编辑/韩瑜 李明莉
最近,我苏特报连续报道了未成年人网络巨额消费的新闻。其中,未成年人充值难退还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3月16日,福建市民陈先生向记者反映,他9岁的女儿在华为应用市场玩游戏充值了2万多元。
上网课期间玩游戏 9岁女孩17天充值两万多
今年2月17日,陈先生突然发现卡里的钱少了两万多元。陈先生起初以为是被盗,之后才发现是孩子玩游戏充值了,两万多元在17天的时间里,都转给了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按照国家规定,网络游戏需要实名认证,特别是8周岁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那么,9岁的孩子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额游戏充值的?
原来,受疫情影响,陈先生的女儿寒假期间一直在家上网课,使用了陈先生实名认证的华为账号并登录了华为平板电脑,而他的账号绑定了银行卡,并且卡也没开通短信提醒。“我自己粗心,还以为上网课学校需要区别谁是谁的孩子,所以我就把平板实名认证了。”陈先生告诉记者。
让陈先生没想到的是,女儿竟在上网课时偷偷登录了“华为应用市场”,并下载了“迷你世界”、“第五人格” 、“闪烁之光”等多款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其他公司开发的,里面有钻石等小孩子喜欢的虚拟物品,这些虚拟物品需要先充值人民币购买金币,再用金币换取。陈先生的女儿说:“我以为花的是游戏金币,不知道是家里银行卡的钱。”陈先生也表示,小孩子自控能力很差,作为家长不可能一直陪着她,盯着屏幕看。
“华为应用市场”默认成人登录 游戏不需实名认证
记者注意到,有的游戏界面明确标明需要年满18周岁的年龄限制。但如果通过华为应用市场下载,这些游戏就不再需要实名认证。这样一来,一旦家长经过实名认证的华为手机或者平板落到孩子手中,这些游戏将毫不设防。陈先生说:“因为牵扯到小孩作业,在疫情期间我们会把手机给小孩,但华为怎么可以把我的实名认证给第三方游戏公司登录呢?”他的女儿也表示,点个授权并继续就可以进去玩游戏了。
律师:自动“默认”有问题 未成年充值应全额退款
对此,江苏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凌建豪表示,购买和使用游戏是两个法律关系,而华为应用市场却把两者都默认为是成人行为,显然不太合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履行相关的法定程序,比如对相关人员是否年满18周岁的认证等。”
经过陈先生多次沟通,目前华为已经同意退回一部分充值款。华为客服人员表示:“退款金额大概是13437元,原路退回的话先不要注销账号,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但陈先生表示,这笔钱他一分也没拿到,华为客服人员一直说在等审批、走流程。
针对华为公司只退回部分充值款的做法,凌建豪律师也认为不符合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所从事的游戏行为,比如花钱去购买,没有得到监护人的追认,这个行为就是无效的,应当是将所有款项全部退还。”
记者发现,在某网络投诉平台,和陈先生一样的投诉多达几十条,都是未成年人通过华为应用市场充值玩游戏,并且收款方都是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查询,记者了解到,虽然这家公司的注册地在南京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但游戏的实际运营管理人员却在深圳。目前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文旅等职能部门,正计划约谈这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
网络平台应加大技术投入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近期我苏特报连续关注未成年人网络巨额消费问题,经过报道,有的退钱了,有的还在审核中。这样的事件层出不穷,尽管家长也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但相关的网络平台和游戏运营方,显然也有责任,特别是它们在运营上存在诸多漏洞,比如有的游戏可以“实名作假”,还有的游戏“充值无上限”,就连游戏防沉迷系统也可以破解。
现在科技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我们不禁想问:难道这些公司真的没有办法阻止未成年人一掷千金,没有办法区分是未成年人充值还是成年人充值吗?破解未成年人游戏“氪金”,相关网络平台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技术投入。另外,监管部门该出手时也要出手,对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要用严厉的手段,促使他们改进,对监管盲区要设法补全。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报”专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