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勺公筷使用规范,撬动社会观念转变的餐桌新时尚|荔枝时评

2020年03月13日 13:29:5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公筷制、公勺制的倡议是公众关注焦点。公筷和公勺到底怎么用?江苏泰州近日出台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对公勺公筷的材质、颜色、长度、摆放位置、使用方法等都有明确规范,宅家吃饭也提倡人手一份公勺公筷。很多网友表示支持,同时也提出了“执行难”的问题:家庭日常用餐也要按人数配备公勺公筷是否不太现实?一家人还要公筷公勺,总是有点“不好意思”。

  受疫情带来的启示,公筷制、公勺制再次获得更多的关注,社会的整体认同度较之平常也有明显提升,一些地方政府、媒体乃至餐饮企业更是顺势发起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在这一背景下,泰州推出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让倡议有了更明确的实施标准,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性。

  比如,标准中规定,特大型、大型餐饮服务单位,所有餐桌应另在餐桌上摆放公勺公筷,且放在专用的勺(筷)架上;中小型餐馆、快餐店、小吃店、单位食堂等餐饮服务单位及农村集体聚餐,根据就餐人数摆放公勺公筷,也可在每道菜盛器右侧摆放公筷或公勺。

  这种要求就比较“接地气”,餐饮服务单位执行的成本不算高,也能够强化食客的公勺公筷意识。而就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来看,相比在家庭内部,外出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的社会接受度更高,同时从卫生角度而言,也更显必要。因此,可考虑将在餐饮行业和机构普及公勺公筷,作为公勺公筷制推广的第一步。

  当然,结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的相关操作规范,使用公勺公筷是否必须“人手一份”,在执行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不必完全拘泥于统一形式。这里面既有成本因素,比如,对餐饮店家来说,公勺公筷配备越多,成本越高,反倒不利于执行;也有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问题,像一些汤类菜品本身就配备公勺,再额外要求每人一份,必要性不是很大。

  而对家庭日常用餐,可以加大卫生和文明用餐的习惯倡议,至于是不是“严苛”到两个人以上就必须使用公筷,不妨视情况而定,给出更具体的指导。如,有家庭成员感冒等特殊情况,就更应重视使用公筷公勺;小孩与成人尽量实行分餐。

  一个社会的用餐习惯,是在经济、文化、观念乃至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塑造下所形成的,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要放在更长的历史背景下去考量其发展。其实,2003年“非典”期间,公勺公筷制、分餐制就引发了社会讨论,甚至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被执行,但随后并未形成“气候”。这一次,因为新冠疫情,相关倡议再次出现,甚至还有了标准规范,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历史的递进”。当下的推广倡议、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其追求“尽善尽美”,不如更加结合社会习惯和现实,从最大程度便于执行、效仿的角度加以考量。

  从卫生文明的角度而言,公勺公筷使用率上升将是大势所趋,但是也要注意,倡议并不是强制要求,相关规范也不是明确规定,在推广过程中,还需把握好合理边界。就眼下来看,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及规范,最大的意义在于撬动社会观念的转变,让更多人意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让更多人明白,公勺公筷制、分餐制,并不代表距离疏远,更不代表歧视,它只是一种更卫生的用餐习惯而已。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