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城 | 便利店,都市工薪一族的治愈地

2020年03月05日 10:11:1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戚宛珺

  (作者戚宛珺,“荔枝新闻”特约作者;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有浓厚的便利店情节。

  研究生时离家外出念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既有新奇也有隔阂。除了完成学业,生活的方方面面——租房、买家具、衣食住行都得自己解决。

  好在香港是一处高度城市化的地方,它提供众多便捷的设施,让你一个人也能轻松生活,比如楼下的7-11。

  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食物。货架上的袋装零食、面包甜点,冷柜里的饮料咖啡、饭团速食,柜台边的咖喱鱼蛋、唐扬鸡块,总能遇见几款直击心灵的美食。

  便利店的体量不大,这些货品能展现在顾客眼前,都经过了采购的精挑细选,经得起口碑和市场的考验。它们不仅质量好,而且颜值佳。有时候去便利店只是逛一逛,不买任何东西,也能开心起来。

  在日本七尾定的温泉酒店忘记定早饭了,还在楼下就是7-11

  便利店不仅是吃货的天堂,它也周到地关注生活的细节。每月按时在这缴纳水电煤气费,下课回家顺道充值八达通交通卡。晚上突然发现洗发水用完,可以踩着拖鞋身着睡裤去买上一瓶;犯懒不想做饭的日子,就在便当和沙拉间纠结一下……

  它总在离你很近的地方,提供各种服务,亲切、安静、有效率,无门槛。

  与便利店相伴的一年,感觉自己被宠坏。

  结束学业后,我就养成了后遗症。外出旅行时,但凡看到便利店就会产生安全感。明亮温暖的灯光,干净透亮的窗户,小巧简洁的布局,摆放整齐的商品,秩序又丰富,特别适合治愈身心俱疲的都市青年。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别无选择的生活:拥挤混乱的早晚高峰,反复难搞的客户摧残,无休无止的加班赶工……回家路上,却能在便利店的货架上选择钟意的啤酒和下酒菜。

  沉闷的日常被点亮了,一切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记得有次在东京旅行,抵达池袋站后突遇暴雨。忘记携带雨具,电话卡又出了问题无法上网,我们立在街口,望着伞下匆匆的通勤的东京人不知向谁求助。突然,我发现了一旁的7—11。

  顶着滴水的发丝闯进店内,向收银的店员求助,她熟练地拿出一份手绘周边地图,点名酒店的位置和我们现在的地方,耐心地为我指路,之后我们顺利找到了酒店。没有找寻游客中心,没有询问交通警察,我一厢情愿地判定便利店能帮我解决问题。

  那年东京的7-11,还有我滴水的头发在地图上……

  还有一次在上海看展,错穿了双磨脚的鞋,奔波了一天,起了好几个水泡。我们为了晚上看展方便,特别定了美术馆旁的酒店,地处浦东张江高科,位置偏远。

  看完展出来,已十点了,周围的超市、药店全部打样,脚部剧痛、心如死灰。

  突然,友人发现街对面的写字楼下有一家全家。那蓝白相间的灯光仿佛黑暗中救赎的明灯,最后买到了带碘伏的消毒棉棒和创口贴,便利店最高!便利店万岁!

  现在每天下班,我都会路过便利店。经常看到有人坐在落地窗前的吧台边——有穿着校服结伴写作业聊天的年轻学生,有皱着眉敲击笔记本工作的单身青年,有无所事事撑住头刷手机的清瘦姑娘……即便不买东西,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来便利店呢?

  大概是信赖与习惯吧。

  这些零星的店铺扎根于城市,是容易被忽视的存在。城市喧嚣热闹,终有休息睡去的一刻;人们奔波劳碌,也有倦怠寂寞的时候。

  我们需要寄托与慰藉,哪怕微不足道——可口的食物,温柔的笑容。这时候,街边的那盏灯,是24小时持续不断的守候。

  有作家说:“便利店是城市里最有宗教感的地方。”一点没错。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