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专稿 编辑/沈颖 朱彤 设计/陈奇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全国笼罩在一层阴霾之下,然而,灰不是这个春天的主基调。全民战“疫”打响以来,除了医务人员勇挑重任,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弘扬雷锋精神,奔波在抗疫一线,用奉献与博爱、坚守与奋斗描绘出充满感召力的红、让人安心的蓝、活力四射的橙、满怀希望的绿……汇聚成这个春天最别样的姹紫嫣红、绚烂缤纷。
红色,代表忠诚、力量。在鲜红的党旗下,广大的共产党员前赴后继奔赴基层一线,投身于疫情防控的“战场”,用担当诠释忠诚,用脚步丈量初心。
汪刚和爱人迟亭都是80后,两人是宿迁市宿豫区顺河街道京东社区有名的战疫党员“夫妻档”。2月5号社区招募志愿者,他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2月6号就投入到抗疫一线工作中。两人每天都在卡口工作,开启轮流值班的“白加黑”模式。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累,但党员的身份让他们充满干劲和动力。
徐州市菁华幼儿园教师马宝云,是一位90后准妈妈。疫情发生后,她发现不仅幼儿园的孩子需要优质的家教资源,疫情期间夫妻均在一线奋斗的“留守”儿童家庭也十分需要。于是,她当起战疫者子女“临时妈妈”,用自己的专业为这些家庭服务。 每天,马宝云要接收爱心家属群里,上百条关于儿童教育的问询,她会一一认真答复。“虽然我不在抗击疫情的前线,但作为一名党员,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冲上前线,为我们的大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马宝云说。
年轻党员一马当先,老党员们也初心未改。
在溧阳市天目湖镇东顶村卡口,每天早7点到晚7点,你都能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穿着红马甲,一丝不苟地进行外来人员、车辆的登记、劝阻。这位执勤的石纪金老人已经93岁高龄了。作为一名拥有62年党龄的老党员,石纪金老人之前一直担任村民组长,直到88岁才退出岗位。
得知村里要召集志愿者,石纪金第一时间报名,受到劝阻后他反问,作为老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我年纪大了,干不了防控一线的体力活,难道搬个板凳在卡口值守都干不了吗?
在石纪金的坚持下,他披上红马甲,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现在疫情形势严峻,我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党和人民有需要,我总是随叫随到的!”这就是这位93岁老党员的初心。
在无锡市新吴区,88岁的周英荣也想报名一线志愿者,可是社区不让,于是他成为了社区草根宣讲队成员:在楼道门口放了一个小黑板,把专家讲的防疫知识、疫情的形势、提醒的注意点写上,让大家进出楼栋都能看见。
“提前一天想好,在有限的空间上写什么能有最大的宣传成效”,周爷爷坚持每2天为大家出一期黑板报,“黑板报其实也是我们草根宣讲队发力的一个地方,防疫期间,我们不能组织集中宣讲活动,就用小黑板来讲大道理。”
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是冷静、沉稳的安全感,是基层防控点的蓝色帐篷、是疾驰的蓝色卡车、是网格员的蓝马甲、是疫情面前的蓝色逆行者……
“我志愿加入蓝天救援队,遵循奉献的志愿精神,勤奋刻苦、努力训练、团结有爱、自助助人,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这是蓝天救援队的入队誓词。苏州蓝天救援队队员、兼任蓝天救援机动队队长的许鹏也是念着这样的誓词加入这支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的。
许鹏曾参加过阜宁风灾、广元沉船等多项重要救援任务,并且在玉树雪灾期间带领机动队队员奋战在救援一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志愿加入往武汉运送抗疫物资队伍,在抗疫一线连续奋战近20天。
然而,21日凌晨,39岁的许鹏从山东押运防疫物资前往武汉,在梁山县境内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写下了一曲让人扼腕的壮士悲歌。
而他的战友们依然奋战在一线,千里奔波,与疫情赛跑。据统计,1月25日以来,约2600万件援助湖北的防疫物资,从湖北的蓝天救援队基地紧急运往医院、单位、社区,统一蓝色着装的志愿者用双手和汗水,筑起了一条物资中转的“生命通道”。
在这个特殊假期里,还有许多江苏高校青年在各地各岗位各展所长,守护“白衣战士”的大后方。
全省28所高校招募了3736名学生志愿者,为1276名医务人员的1280名子女提供线上辅导等志愿服务。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50余名学生志愿者报名为“逆行者”子女提供公益家教,每名志愿者对接一个孩子一门课,为120名医务人员子女组成“最强线上家教阵容”;东南大学100余位志愿者与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结对。东南大学志愿者唐诗说:“作为志愿者,我们的职责就是好好备课,认真辅导每一节课,这一点点疲惫与逆行的白衣天使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在助力学习之外,还有一群“00后”青年志愿者,值守在战疫一线。
家在南京的张利衡是南通大学的大一学生,从2月初开始,他每天都穿着白大褂,到社区卡点志愿执勤:排查外来人员,给所有进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他每天测体温的人次都要达到上千人。上岗一站,就是6个小时。别说坐下来休息,连喝水都顾不上。
虽然稚气未脱,但是同样有着责任和担当,在他们身上,是中国年轻人该有的模样。青年们,好样的!
在得知国内口罩面临巨大缺口时,苏州工业园区“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创始人汤崇雁成立“英国华人爱心救援队”,四处搜罗。她拿出子女教育经费,从英国购买60万个FFP3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捐给武汉医院。更早前通过“人肉”方式带回来1000副手套、750个医用外科口罩和80个FFP3口罩,送达武汉同济医院。
七天时间,汤崇雁每天都坐在自己的“指挥部”里,不停看电脑、刷手机,沟通国内外,由于时差关系,留给她睡觉的“缝隙”只有三四个小时……为什么要这么做?汤妈妈告诉记者:“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其中有个娃叫武汉, 最近这娃生病了,我们这些兄弟姐妹们,是不是要和母亲一起分担呢?”
在江苏,注册巾帼志愿者达520多万。疫情发生后,千千万万个身着粉色马甲的志愿者行动起来,化身“监督员”重点排查,担当“宣传员”送知识入户,组建“后援团”支援战疫一线,做好“心理咨询员”安抚不良情绪,充当“配送员”送菜到家……共同筑牢基层战疫防线。
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百合社区的雷永梅就是众多巾帼志愿者中的一员。“大姐,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啊,非常时期注意防护。”小区门口,雷永梅一遍遍提醒社区居民,手握体温枪在小区入口一守就是几个小时,她还敲开一户户居民房门,逐一核查从外地返宁人员信息,及时汇报情况。
工作中充满干劲的雷永梅,几个月来还在与病魔顽强搏斗。2019年7月雷永梅检查出患上甲状腺癌,接受治疗后,她戴着围巾遮住手术的疤痕继续上班。有人劝她休息,雷永梅说,社区是防疫工作的第一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危,“来自基层、扎根社区,就是要在群众需要的时候冲在前面,成为保护安全隔绝危险的屏障。”
最近,江苏宿迁沭阳青伊湖镇的蔷薇村成了网红。它虽然只是一个村,但从2月7日开始,基本保持每天一辆大货车发往湖北,每趟车上至少都装着两万斤新鲜的“上海青”。截至27日,蔷薇村已经累计捐菜 42万多斤。
这些远道而来的蔬菜被分配到医院、交警、义务配餐企业、封闭社区等。 “千里迢迢,晨起夜行,有一种力量在抗疫一线的菜篮子里,你们的爱,我们收到了!” “蔷薇村村民,用青菜搭建起绿色爱的桥梁” ……当地人这样表达对捐菜的感激之情。
“我们的想法是,疫情不停止,我们捐菜也不停止。”“上海青”蔬菜基地负责人李华忠说。
正值农忙时节,但受疫情影响,多地农产品生产、销售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田间地头出现了志愿者奔忙的身影,他们积极“下田”,帮助滞销菜变俏销菜,让希望的田野春意盎然。
在无锡江阴,一大早,无锡江阴市政法委党员志愿者盛鸣就带着志愿者团队,走进南闸街道龙运村的蔬菜大棚里,帮助菜农们将三百多斤蔬菜、水果装上各自的私家车,进行运输和销售。这些志愿者目前已经连续十五天帮助菜农和果农,将滞销的蔬菜送到城里,至今已销售了有两吨左右。
有一种发光发热叫“外国志愿者”。在苏州工业园区,韩国“翻译官”、意大利“门卫”、美国“送菜员”给了大家满满安全感。
韩国籍志愿者朴贞旻2011年来到苏州,开了一家跆拳道馆,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这几天,不少韩国籍居民回到苏州复工复产,社区工作人员排查外籍人士时,语言障碍成为最大障碍。当得知社区招募韩语志愿者时,他主动报了名。主要负责打电话登记信息,帮助他们办理通行证、住宿登记,遇到其他问题也会告诉他们怎么做 。
在园区徐家浜社区入口门岗,意大利志愿者丹尼尔对进入小区的车辆、人员逐一测温、登记。因为戴着口罩、普通话相对流利,要不是有人偶尔提醒,过往居民都没注意到这位执勤服务的志愿者是个意大利帅哥。丹尼尔说,看到社区志愿者招募令后,主动向社区工作人员表达了想为疫情防控出力的想法。他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加入徐家浜社区“抗疫”第一线,穿上志愿者红马甲,配合民警、社区工作者对车辆、人群进行排查。“防控疫情,每个人都有责任。这里就是我生活的家园,这个时候我不会缺席!”
同样选择守望相助的还有苏贝妮和苏杰夫这对美国夫妇。作为城邦社区的网格员,夫妻俩主动申请加入社区防控队,承担起分菜、捡菜、送菜这些工作。每天早上,他们与社工一起,将新鲜蔬菜分装打包,再一家家送到自行隔离的居民家中,每天如此,风雨无阻。苏贝妮说,“这里是我的家。我要帮我的邻居,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
这些江苏大地上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们,是凡人英雄,他们就在你我身边,为战“疫”局势的好转做着各自的努力,他们的光和热汇聚成绚丽多姿的“春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