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做出了哪些重要调整?
3月4日晚的《新闻1+1》中,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介绍称,第七版诊疗方案中变化很多,主要加入了对患者的病理描述、血清学抗体的检测以及治疗中的早期预警这三点。
1.增加了病例解剖和病例描述相关内容。病例描述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从尸体解剖了解到了中后期病理的情况,对于疾病全貌有了更多的认识。
2.在诊断标准上,确诊病例在原有核酸检测和测序基础上增加了“血清学检测”作为依据。童朝晖表示,早在非典时期就有把血清学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标准,现在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盒也研发出来,可以进行相关检测了。核酸的检测比抗体的检测要早,抗体的产生要3到5天相对滞后,但是抗体的检测结果可靠性更高,可以做为诊断的双保险。此外,对于疑似病例来说,如果核酸检测2次为阴性,7天后再做抗体检测也为阴性就可以排除掉他的疑似。
3.增加了在治疗中的早期预警,对重症预警也进行了更细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