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一贫困户女儿李某疑因无手机,无法上学校网课,吞药自杀。该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也为现今流行的在线教育打上一个问号:互联网能抹平“教育鸿沟”?
受疫情影响,各地学校开起了网课,让学生在线听课、做作业,但并不是每一户家庭都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据悉,李某家父母均为残疾,在2013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目前未脱贫。家中有手机两部,其中一部是智能手机,姐弟三人轮流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课,使用上难以兼顾。李某父亲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2月29日上午,二女儿李某当天曾因三个孩子共用一部手机上网课有过争执。后来大女儿用过手机后,把手机给李某让其考试时发现已喝药自杀,但二女儿服药自杀原因并不清楚。
此次事件折射出的“教育鸿沟”也只是冰山一角,仍有不少人因经济条件等种种原因,无法触碰到在线教育的边界。以李某所在的河南省为例,?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6年末,河南省乡镇平均每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台、电脑0.4台、手机2.4部,其中,上网手机比重仅占48%。这意味着,在河南省乡镇一家三口可能只拥有一部上网手机,还不一定是智能手机,电脑更是稀缺物品。
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更严峻的现实。AI前哨站调查发现,在浙江、河南、广东、重庆等省市的网课教学中,均存在学生家庭无网络、无上网设备等情况。广东省某乡镇的小学老师王女士(化名)告诉AI前哨站,她认为“(上网课)在乡镇有点难落实到位”,在其任教的学校中,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家庭都有智能手机、电脑,部分甚至连网络都没有。此外,即使有设备和网络,实践中也存在种种困难——有的一个家庭好几个兄弟姐妹,上课要轮着用;有的是老人家带,只有老人机;有的老人家虽然有智能手机,但并不太会用微信,无法很好地传达老师的各项要求;还有的是家长需要上班了,没有手机留给小孩上课……
王女士举例说,每名学生每天需使用手机上80分钟课程,共四节课。而在其任教的学校中,有三、四个兄弟姐妹的家庭不在少数,一个家庭光是看上课视频就需要约五小时,更何况还有需要用手机写作业等情况。她曾早上授课,直到晚上八点都未能收齐布置好的作业。
有网友表示,鼓吹在线教育的同时,应多考虑农村、贫苦地区的孩子,“他们不要说手机了,网络都没有,这教育公平吗?”
再从全国范围看,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有5.41亿人不上网,称为“非网民”。其中,非网民仍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农村地区非网民数量约为3.4亿,占比62.8%,而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37.2%。
为何不上网?调查显示,使用技能缺乏是不上网的主因。按照调查的比例估算,在非网民群体中,约有超过8000万人是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占比15.3%;还有超过2000万人是因为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占比5.4%。
那么,有什么因素能让这些非网民上网,减少“数字鸿沟”?调查显示,除了包括“方便与家人或亲属沟通联系”等主观因素,非网民认为提供免费上网培训指导、提供可以无障碍使用的上网设备、上网费用减少等因素,能有助于他们上网。
为了解决疫情特殊期间的农村地区上网课问题,也有部分地方采取了其他替代方法。据悉,重庆、河南等部分省市的电视台开通了专用教学电视频道。从2月17日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频道也通过直播卫星平台,向全国用户播放教学资源,覆盖全国偏远农村地区。针对没有手机、有线电视的情况,李某所在的邓州市在此次事件发生后,将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统一组织学生到村部网上听课。
3月2日,河南省教育厅对李某事件作出回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网上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特殊困难学生网上学习帮扶指导,着力消除网上教学工作盲点。该通知要求全面摸排网上学习进展情况,精准帮扶特殊困难学生群体。
据悉,李某目前已无生命危险,在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