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袭来,无数人奔赴抗疫前线,常熟的“00后”们,同样不甘人后,主动请缨,为防疫助力,他们也许还年纪尚小,涉世未深,身上却散发着温暖善良的光芒。
祖孙携手防疫一线
祖孙携手防疫一线,这或许是最让人心潮澎湃的场景,这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传承。虞山街道梅园社区72岁的邹达观是一名老党员,疫情来临时,他主动站在一线的行为感动了他的孙女邹汶霏。邹汶霏说:“我是社区的一份子,我也想作一些贡献!”孙女坚定的话语打动了老邹,老邹马上带着孙女去社区报名做志愿者,社区告知了小邹一些注意事项后,祖孙俩就穿起了红马甲,并肩站在了小区的防疫前线,守好小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邹汶霏今年19岁,还只是个00后的小姑娘。她说:“爷爷宣传的防疫知识我都认真学习了,学校也会给我们看一些关于防护的视频,我知道只要做好个人防护,病毒没有那么可怕。”
老邹说:“没想到现在的孩子这么勇敢,为她感到骄傲!”
双胞胎兄弟齐上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虞山街道建华村的双胞胎兄弟也主动请缨,做起了“疫”线志愿者。兄弟俩哥哥叫朱一平,在南京邮电大学读大一;弟弟叫朱一凡,在常熟理工学院读大一。他们的母亲张文玉是一位党员,在看到村里发布的招募志愿者通知后,立刻和两个儿子一同前往报名。张文玉表示:“孩子已经成年,是时候为自己的家园尽一份力量。”兄弟俩在值勤期间,同其他志愿者一起检查、登记进出人员,宣传防疫知识,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双胞胎兄弟朱一平和朱一凡(左二、右二)
哥哥朱一平表示:“在学校里,我就经常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妈妈也经常叮嘱我们多为社区作贡献,疫情当前,我们身强力壮,青春正当时,我们不上,谁上?”
明日星城门口的大学生志愿者
2000年出生的朱丹晴是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2月14日下午是她第一次在日锦园小区主出入口做志愿者。她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保安对进入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车辆进行登记。
虽然志愿服务只有几个小时,却让朱丹晴亲身体验了一线工作人员的战“疫”日常,这种实实在在的感受远比看新闻报道深刻。
今年寒假朱丹晴将自己的“街巷中国——寒假社会调研”的主题定为对家乡战“疫”的观察和记录,“我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为了我们这座城市的安宁奋战在防疫一线。受他们精神的感召,我自愿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亲身经历家乡的战‘疫’过程。”
家风是一种传承,传承幸福和美好。
青春是一种力量,催人前行、促人奋进。
让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在防疫一线,希望出现更多青春的面庞,接过奋进的接力棒,奔向“为民服务”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