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临时外卖员口述:情人节的武汉,订单里没有花

2020年02月18日 23:40:4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特报专稿 记者/周诗婕

  自1月23日武汉“封城”以后,这座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仿佛陷入停摆。

  无人的街道、关门的店铺……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难题。在绝大部分人都停工时,有一群人,成为城市里的摆渡人。

  他们骑着电动车,穿越整座城市,把温热的人间转递到一扇扇门后。他们维持着这座城市的生活,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日夜。

  “封城”二十余天,武汉人的真实生活如何?荔枝新闻采访了一位临时“外卖员”,以下为辛野的口述:

  我是一名健身教练,今年30岁,老家在内蒙古,在武汉生活了7年。本来今年过年准备留在武汉,去书店看书、健身房健身,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计划。每天在网上刷着各种信息,作为年轻人,我很想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

  一开始我看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招工人。我身体还不错,想去报名,结果联系到建设工程部后被告知需要有具体工种,只好作罢。后来,我又加入了武汉志愿者群,想帮助运送物资,但是群里要求最好有私家车,所以也没成行。

  总能做点什么吧,我想。有一天,我看到有人在群里“吐槽”:出不了门,没法买菜,外卖小哥人手不足,下了单能不能接单全凭运气……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我身体好免疫力强,给不能出门的人送日常用品,是我可以做的。于是,我下载了骑手软件,给电动车充上电,开启了我的“临时骑手”生涯。

  辛野和他的小粉车

  武汉的外卖订单真的很多,忙的时候一两秒就蹦出一单,一天保守估计也有一两千单。我精力有限,会优先选择那些急需的订单。

  印象深刻的,比如,我送过一户“感冒药、阿莫西林、各种水果”的单子,这个订单很长时间都没人接,但应该是一位感冒病人的急需用品吧。我接了这单,跑了几家药店,买全了药。我还送过一户隔离家庭的订单。我联系他以后,他再三跟我强调,你走了,我再下去。后来他在微信上告诉我,他们是隔离家庭,不能当面道谢。医院的订单,我也送过好几单,也是很久没有人接的单子。大多是酒精、消毒液这些东西,可能是患者需要的。很难买,但我尽量跑几条街去买上,放在护士站里,由他们来拿。

  这几天,我明显看到订单的内容不一样了。2月初,肉和菜等生鲜比较多。后来生抽、料酒、盐这些调料慢慢变多。这几天,米面油的单子也开始多起来了。“封城”已经二十多天了,大家的生活和心态在发生变化。情人节当天,平台推送的订单里没有鲜花,只有少量巧克力,大部分还是生活用品。

  我接的大部分单子都是生鲜,为此我也成为超市的常客。我每天10点开门的时候进超市,买东西、称重、排队要花好几个小时,下午4点才能开始配送。有时候,称好的东西放在购物车里,一回过头,就被人拿走了。我自己是个生活“大条”的人,年夜饭都是辛拉面在凑合。但是这几天,挑菜、挑排骨,我成了穿梭菜场的熟手。别人不知道我是在配送,会对我买这么多东西表示不满。因为没有制服,我也不被外卖小哥认可。但我觉得自己在做对的事。

  电动车经常到了晚上没电,我会推着它回家。空荡的城市夜晚,很难看到行人,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会想,今天跑了七八单,又少了七八个家庭出来买东西,减少了七八家感染的可能。

  我把这段经历发在了豆瓣上。一开始发帖子,只是当成树洞,想记录一下我在武汉疫情中心的生活,没想到引起了很多关注。或许在这样的时刻,大家都需要一些温暖。

  看到帖子后,身边的朋友和未曾谋面的网友给予我很多鼓励和关心。有网友给我寄了口罩,让我做好防护。有网友看了我的豆瓣发现我喜欢纹身,要给我免费纹身。有网友说要教我摄影。还有网友在遥远的城市用叶子拼了“武汉!”发给我。

  云南网友和辛野的聊天截图

  南京网友发给辛野的照片

  这些都让我很感动,也让我回到了最初的想法:你怎么样,世界便怎么样。你回报生活温暖,生活就会给你感动。

  直到现在,我也不觉得我做的这件事有什么特别。特别的是这段经历,让我看到了疫情中心的众生百态。我想成为参与者,也希望做一个记录者。

  有时候送外卖,我会随手拍下一些路边的景象。心里想,以后可能很难再看到了。我拍下情人节空空荡荡的光谷,一辆车也没有的民族大道,关着门的春天大药房。

    光谷街景

  民族大道街景

    武汉街头

  我拍下排着长队的协和发热门诊,超市里等待称重的市民和徘徊着白色防护服、黄色防护服、蓝色防护服的小区和酒店。

    排队的发热门诊

    超市排队买菜的人们

  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酒店前

  这段穿越城市的日子,我感触最大的可能是距离吧。城市空荡,医院门口的消毒水味,每个人都戴着口罩……一切都是“生人勿近”的样子。等疫情结束后,我真的很想看到每个人拥抱。我希望人们能通过这件事,重新去思考生命和成长的意义。当然,蜂拥而至的吃吃喝喝是在所难免的,但我更希望这次战“疫”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成长。

  一直到疫情结束之前,我都会把我现在坚持的这件小事做下去。除了跑腿,我现在也在帮无法回武汉的年轻人给猫喂食铲屎。

  当然,我也怕死,但是本性里始终有勇敢的部分吧。在疫情中心的武汉,我力量微薄,但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传递一份温暖,让我们真的有勇气去说,“欢迎来到人间,温暖且值得”。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