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至今,科普战场取得的成果值得珍视|荔枝时评

2020年02月03日 11:54:4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截至2月2日24时,全国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2829例,治愈出院病例147例,死亡病例57例;累计确诊17205例。

  未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还会发展,但是,情况已经出现了好转。目前,累计治愈人数已经超过死亡人数,病死率已降低至约2.1%,远低于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2015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疫情的缓解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全社会可以说形成了三个战场。“第一战场”是临床救治病患的医疗战场;“第二战场”是对该疾病进行全方位研究的科研战场;“第三战场” 针对公众进行科学知识宣传的科普战场。每个战场都赢得了不小的成果,尤以科普战场的成果更为显著。

  这一轮科学知识传播带来的第一个收获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个人和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疫病流行息息相关。目前的研究基本可以认为,2019-nCoV病毒来源于蝙蝠,但是中间宿主还有待确认。无论中间宿主是什么,大概率与吃野味有关。同样的,2003年的SARS流行也与野生动物有关。人们开始懂得,嗜食野味没有任何好处,还极易带来疾病和灾难,人类必须与动物和谐相处,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

  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疫情中的科普,公众对健康和疾病防护知识都广为关注,积极学习,这为未来的健康生活、疾病预防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比如说,北京2月2日下了一场小雪,公众就询问,下雪和寒冷天气是否会抑制或冻死病毒。专业人士很快回应,下雪降温既有益处,也有不利之处。与公众的想法相反,天气越冷,越有利于2019-nCoV这类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相似的道理是,天气寒冷,人们容易受凉感冒,实际上,寒冷不是导致感冒的原因,只是寒冷更有利于病毒入侵人体。受寒后,人体呼吸系统黏膜更容易受损,病毒存活时间更长、繁殖更快,进入鼻腔的病毒会有更大的概率感染细胞。

  当然,降雪对抑制病毒传播也有利。因为降雪可以清洁空气,雪花可以有效沉降空气中飘浮的细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往往会“窝藏”吸附病毒和细菌。所以,降雪过后,空气质量通常都较好,对健康有利。这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都能帮助公众在以后的生活中远离病毒。

  鉴于疫情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焦点事件,公众不但可以迅速获得相关知识,更会第一时间把科学方法应用于实践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对日常用品消毒等等,这些做法都已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习惯。

  随着专业人士的进一步研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新知识应用于疫情防治,这些新知识、新发现并非只是为临床一线救治病人提供科学根据,也是为公众提供科学有效的防范疫病知识。而后者或许是更大的收获。让更多的人以理性面对疾病,通过科学方式远离病毒,远比临床能救治的病人要多得多。这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科普宣传的原因。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