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多人被退学,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应成为常态|荔枝时评

2020年01月19日 13:50:5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刘海明

  (作者刘海明,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大约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清退理由大都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个别研究生入学15年都没毕业。

  曾几何时,“宁缺毋滥”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原则。随着研究生扩招,这个原则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不少高校为把研究生教育的“篮子”装满,不管“桃子”还是“杏子”,也不在意“品相”,先捡到自己“篮子”里再说。贪多贪全,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桃子”“杏子”质量较差,甚至变成“烂桃子”“坏杏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舍不得“清理门户”,损害的将是高校的声誉,降低的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主动清理门户,优化的是研究生培养的结构,这样的做法应成为常态。

  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需要强化在读研究生“无需扬鞭自奋蹄”的学习自觉性。考研的动机是什么并不重要,读了研究生,及时完成身份的转变是关键。不论是应届生还是往届生,不论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不同的是来源渠道和学习方式,相同的是对研究生教育的尊重和教育理念的接受。必须要具备起码的自律精神,杜绝混日子、混学位的投机心理。自觉,是读研究生的起点。

  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需要导师在教育中恪尽职守。假如把研究生比作一棵树,研究生导师就是“剪刀”,常修常剪,才能枝繁叶茂。如果导师不能肩负起对学生日常管理的责任,学生就很难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质的飞跃。“教不严,师之惰”,正如网上不少网友所认为的,“跟导师也有关系吧”,这些被清退的研究生背后,导师有没有尽到责任,也应该调查说明一下。

  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优化,关键在于学校应成为结构优化的“总设计师”和“总监督师”。研究生培养不是导师的私人作坊,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档案。对于学校而言,他们掌握着每个研究生学习情况的全部信息。如果学校真正担负起管理责任,及时对无法按期毕业的研究生提出预警,这样的预警同步传递给导师和研究生本人,自然会形成压力。此外,如果对于超期的研究生依照制度及时清理,就不至于有15年还赖在学校的“骨灰级”研究生了。

  研究生培养是精英教育,需要以“宁缺毋滥”的培养原则,优化师生结构,让研究生和导师同时觉得不好混、无法混,将结构优化变成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常态。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