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对接融入长三角。加快高铁南站枢纽、通皋大道建设,推动张皋过江通道早开工,争取如常高速快实施,积极融入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产业链条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对接上海工作,推动嘉定如皋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落地落实,建成国家氢能源汽车研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与上海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力度,加快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让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加强旅游和农业对接,吸引更多上海人来如旅游,建成长三角农产品直供基地4家,打造上海“后花园、后菜园、后粮仓”。
全力支持长江镇跨过长江去。把长江镇作为如皋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保障,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2+1”产业,积极申报省级开发园区;加快推进华永汽配、国骄胶黏产业园、沪港半导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产业转型新高地;以产城融合、港城融合为路径,重点推进如师附小新港分校、双语幼儿园、科技研发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的规划建设,支持如皋港打造江海河联运枢纽节点,力争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加快建设如皋副中心城市,实现由一个镇向一座城转变。
全力拓展开放新空间。充分放大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优势,用足用好自贸协定优惠政策,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及各类境内外重点展会,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抢抓南通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利契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引导梦百合家居、南通六建、明德玩具等企业广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走出去步伐,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二、聚焦园区打造,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持续增强重大项目的带动力和开发园区的承载力,推动全市项目布局更优、质量更好、层次更高。
突出开发园区“主战场”。深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以四个主功能区为主体,整合东陈、丁堰、下原、磨头等周边工业集中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理,试行社会管理事务交由镇(街道)承担,园区集中精力发展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项目建设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坚持“一次规划、滚动开发”,推动开发园区集中成片建设,重点打造城东工业区、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氢能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平台,集中力量做大主导产业,持续提高项目集聚度。
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扎实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围绕我市“5+2”重点产业,发挥园区主力军作用,整合资源、优化重组全市招商队伍,建立健全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工作机制,精心办好“一会两节”“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等品牌活动和各类招商活动,大力营造“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着力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投入产出水平高的高质量产业项目,促进招引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双提高”,力争全年招引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不少于30个,入选南通前20强项目不少于5个。
跑好项目建设“接力赛”。优化项目观摩点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专家预评审和部门联合预审等机制,巩固“2340”改革成果,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不断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加快推进正威5G新材料、培耘电子PCB、建升科技、万达轴承等重特大项目,力争全年项目竣工率80%以上、转化率60%以上。重点围绕工业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培育计划,实施一批投入总量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技改项目,力争全年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力争新增亿元企业30家以上、10亿元企业5家以上、50亿元企业1家。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深入实施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提升,促进用地节约集约,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水平。
三、聚焦能级提升,城市发展要有高品位。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持续优布局、优功能、优管理,努力建设长三角更富魅力的宜居宜业历史文化名城,有效带动产业发展、人口导入。
注重规划引领。以“多规融合”为方向,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努力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持续放大历史底蕴深厚、城市框架合理的优势,凸显生态水系、花木盆景和健康长寿等元素,完成龙游河三期开工前期工作,深化如泰运河生态通廊研究。加大总部办公、商务金融、休闲娱乐、高档住宅等功能招商力度,有序推进土地出让,不断提升城市经营水平。
做优城市功能。加快附小新城幼儿园、新城高中、如皋中学品质提升等工程开工建设,启动新城医院、城东初中规划研究,不断提升城市教育、医疗功能。开工建设内外城河综合提升、龙游河生态廊道等工程,着力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推进紫光路北延、老204国道改造二期等工程建设,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全面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持续提高城乡公交服务水平。加快花木大世界、龙游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程,推进古城片区提档升级、正威盆景文旅产业园建设,加快长江“五州”国际生态康旅岛项目落地,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
强化精细管理。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统筹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更新,扎实推进垃圾分类治理,深入推进城区户外广告整治,不断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聚焦城市主干道、沿街商铺、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强化综合治理、联动执法,着力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让市民更舒心、城市更美好。
四、聚焦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要有加速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花海经济,加快花木盆景产业转型,确保新增苗木面积1万亩以上、花卉种植基地面积3000亩以上、小微盆景基地400亩以上。深入推进黑塌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公司+基地”订单式生产经营模式,确保黑塌菜标准化规模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积极推动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健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拓宽流通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苏·皋长寿”集体商标品牌价值,形成现代农业多元发展新格局。扎实抓好农业机械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家沟家塘、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为重点,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打造清洁优美人居环境。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统筹发展生态种养、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积极培育一批省、南通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
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深入推进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不断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做实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减轻群众人情往来负担;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假僧假道专项整治,务实开展乱建“土庙”整治工作,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
五、聚焦难点突破,三大攻坚战要啃硬骨头。坚持科学施策、精准发力,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为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脱贫再深化。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建立健全稳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鼓励经济薄弱村开展集体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陕西洋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口协作,共谋发展新思路。
污染防治再攻坚。突出抓好长江大保护,推进沿江生态修复,全面完成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任务。加快实施污水管网“十个必接”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推进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72.7%。抓好大气污染源治理,强化大气管控和执法检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76%以上。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强化固废危废处置监管,切实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问题整改销号,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大幅压降环境信访总量。
风险防范再提升。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运行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实质性市场化运作,加快资信评级步伐,增强资本盈利和债务化解能力。巩固省金融生态优秀县(市)创建成果,构建良好社会信用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聚焦短板补齐,民生福祉要有获得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百姓。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发挥花木、建筑等富民产业支柱作用,实施培训促就业“增量提质”行动,搭建“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全年新增就业人数不少于8500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养老保险“助保贷款”,确保实现应保尽保。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贯彻落实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补足学前教育短板,解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紧缺矛盾,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持续办好职业教育,争创省级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全面推进“健康如皋”建设,完善镇公立卫生院管理机制,探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深入推进公建民营、医养融合,全面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加强镇级水厂监督管理,逐步实现整体回收、集团管理,确保供水安全。
彰显城市文明魅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擦亮“微笑之城·大爱如皋”品牌,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深度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进一步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全民健身运动,办好如皋马拉松赛、中甲联赛等体育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七、聚焦综合整治,社会治理要出新成效。坚持专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有效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围绕“五个提升”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着力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和安全监管盲区漏点,有效压降事故总量,防范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完善应急防控体系,建成市应急服务指挥中心。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成果,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持续深化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等工作机制,突出信访矛盾积案攻坚化解,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努力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推动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好转。
深化平安法治建设。全面压实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制,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平安法治工作推进机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胜战。加强县域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能力,持续保持省平安县(市)、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