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创新打拼!南京市连续三年“新年第一会”发布“创新一号文”

2020年01月02日 16:29:2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天下午,南京市连续三年在元旦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同时也连续三年出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市委一号文件,以18条扎实举措,持续推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

  创新已成为南京的城市新气质

  根据科技部最新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评价报告,南京名列第4位。2019年南京预计全年GDP超过1.4万亿元,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

  增长强力的背后,是两年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扎实推进。过去两年,南京始终保持定力,坚定不移抓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造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活动,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创新已经成为南京发展新气质。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2019年,南京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475家,累计达到45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2万亿元,增长14.8%;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近300家,孵化引进企业3000多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近46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28%;PCT专利申请量增长8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知识产权指标继续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9万人、其中硕博人才增长150%;南京城市创新指数和高新区综合排名持续攀升。

  南京创新城市的标识度持续彰显,创新生态的美誉度持续提高,创新实力的公认度持续攀升,成为高水平开放的城市“新名片”。

  政策引领 南京摁下创新“快进键”

  2018、2019年,南京连续两年出台市委一号文件,聚焦创新。今年,南京又出台了市委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继续真金白银投创新、深化改革促创新。

  2020版的“创新一号文”,从构建科创企业森林成长、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产品应用激励、创新要素有效支持、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等6个方面出台了18项细分举措,涵盖科技产业创新的各主体、各环节。

  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不少政策举措全国首创、全国领先。例如,例如在校地融合上,全面启动“百校对接计划”,三年内从各板块选派100名科技专员,驻点对接全国100所重点高校院所,精准抓实产学研深度合作。在企业支持上,对高企中新增的规上企业,其三年内每年新增地方经济贡献的50%给予返还。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建立主导产业技术攻关“揭榜制”,制定发布攻关榜单,鼓励企事业单位揭榜攻关,按项目总投入的10-30%、最高2000万元给予支持。在人才保障上,赋予企业更大的人才举荐权,加大对产业紧缺外籍高端人才的奖补力度;同时,加快增加人才住房实物供给。

  总体来看,2020版的“创新一号文”具有更鲜明的产业指向、更完备的机制支撑、更积极的前瞻探索,以及更精准的政策供给。此外,它还与2018年、2019年的一号文件有机衔接、相得益彰,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协同性和递进性。

  机制保障 南京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

  得益于创新名城建设的持续突破,2020年,南京给自己设定了高质量的“小目标”:高企数量净增1400家以上、总数突破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超过1.4万亿元;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突破4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3.3%;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40万人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2件,PCT专利申请量突破1800件。

  为了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发展红利,南京成立了“市委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关键、以打造一流生态为目标的全面创新,实现企业培育“枝繁叶茂”、战略平台“抢占塔尖”、园区改革“脱胎换骨”、开放创新“深耕全球”,创新治理“系统提升”,使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创新人才、金融创投、部门板块六方协同,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黄蒙 编辑/童婷婷)

相关链接:关于进一步深化创新名城建设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文)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