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南方人吃汤圆,北方人吃饺子,最好备上酒,一家人围炉夜话,或是在微信里商量着回家的日子。
暖腾腾的香气混着年味,相逢的日子越来越近。
我们品析了2172首叙说“相逢”的诗词,数读温情与诗酒背后的昔年冷暖。
“相逢”是被情感鸡汤煲烂了的字眼,这回难道说明,古人觉着“妹子不如基友”?并不。
古时,相较于友情,爱情更偏向家事,因此笔法大多含蓄,时常不写明对象,引人猜测。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著名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乍看是给妻子无误,可也有人认为,这是给北方朋友的,一样解释得通。
至于写友情,就大可不必含蓄,为朋友写诗,本身就是文人圈的社交方式,就如发朋友圈,久别重逢来一首,酒宴互吹来一首,临行送别来一首,作品数自然飙升。
伤春悲秋,是文青从古到今的情结,举起酒杯,更是难以放下。
再把意象细分到朋友、家人和恋人等写作对象来看,杨柳、春、风、酒的使用频次依然居高不下↓↓
写给朋友、家人时,多用“江”“日”“山”“天”等辽阔景象,而写给恋人,则变为“月”和“云”,平添几分温柔。
但画风不同的是,因“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故“柳”常出现于送别诗。
然而,“相逢诗”竟也多用柳,这是发生了什么?
相逢通常是洋溢着惊喜温暖,但古人却是情感复杂,一言难尽。
经逐条分析,我们将2172首诗词的主题,大体分为久别重逢、感叹世事、临行送别和期盼重逢四类。
久别重逢乍看是喜,“江湖一见十年旧,谈笑相逢肝胆倾”。
但曾经年少风流的你我,都已被生活摩擦得沧桑老成,不由感叹“青衫走尘土,白发各满头”。
更虐心的,是短暂重逢后,又不得不启程,奔赴各自旅途,“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望着故人身影渐行渐远,落寞无奈,不知“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古时,异地亲友想见上一面,难度堪称地狱模式。
交通通讯落后,地理屏障难以逾越,一旦分别,从此山高路远,音讯渺茫。
古人70岁就算高寿,一别50年,大半辈子就过了。
为何古人重视送别,十里长亭,折柳相送?因为相逢的喜悦稍纵即逝,离别的苦思却达数年甚至更久。
尽管相逢苦短、再见不易,但不乏有老铁心态很稳,乐观豁达。
有人说要及时行乐——“相逢携手且高歌,人生得几何”。
有人说不必感伤,亲友此去定能乘风破浪——“为我一醉春风前,看君搏风上九天”。
文案/王雨琦
数据分析/周清清、宋文丹、王雨琦、贾梓晗(实习)
可视化/宋文丹
设计/顾维
责编/蒋津津
栏目顾问/高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