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守望和平正义!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巡演版公祭日特别呈现

2019年12月14日 11:01:4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约翰·拉贝,德国汉堡人上个世纪曾在华生活30余年。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与其他国际友人一起共同建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被推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危难中,他和朋友们四处奔走呼号,奋力保护中国难民,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栖身避难之处。甚至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曾经容纳过600多名难民,为他们提供战时紧急庇护。其间拉贝坚持记录的日记,也成为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留下还原历史真相的最强有力证据

  80多年后的南京,第六个国家公祭日的夜晚,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打造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江苏大剧院上演。该剧于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之际(2017年)问世,两年来,整个创作班底对该剧的细致打磨从未停歇。今年夏天,《拉贝日记》回到了拉贝先生的故乡,展开欧洲巡演,并获得德国权威歌剧杂志的褒奖。这也是歌剧《拉贝日记》巡演后回到南京的首次登台。

  演出正式开始前,全场观众静坐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致以默哀。肃静中,积蓄起一股无声的力量。随后大幕拉开,以《拉贝日记》记录的史实为依据而创作的歌剧《拉贝日记》正式献演,为现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悲怆动人的历史画卷。

  近3个小时的演出舞台上每一个角色都跟随着剧情的推进全情投入。面对南京城危在旦夕的动荡时局,约翰·拉贝毅然扛起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重担;时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的明妮·魏特琳(中文名:华群,被南京人叫做华小姐),并不强壮身躯护住了上万妇孺难民;时任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主席约翰·马吉用相机记录下日本兵的残暴罪行,为屠杀事实提供铁证;还有誓死守卫南京城的黄上校、声声呼唤死去亲人的小男孩……每一个角色都被塑造得鲜活、饱满,每一个演员都付出了最真实、深切的情感,拉贝及众人身上闪烁的至高人性光辉也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观众

  在特殊的历史时刻,以歌剧艺术表现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的“大爱”“反战”“和平”精神,是创作歌剧《拉贝日记》的主旨动力。该剧作曲唐建平先生表示:“我希望用音乐来抚平伤痛,通过感触劫难的历史反思未来,积累更多对和平的希望。”显然,在这些心怀大爱的国际友人眼中,人类命运是紧密相连、共通的,和平与正义是他们全力以赴想要守护的珍贵价值观。歌剧讲述的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更属于整个人类,值得全人类正视、反思。

  当晚,在现场观演的还有,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拉贝、马吉等国际人士后代、国内外抗战主题纪念馆代表、国际和平组织等各界友好人士。作为拉贝后人,27岁的Susanne Reinhardt首次随父亲来到南京,拉贝是她的曾曾祖父。“虽然我们从未谋面,但从小到大我也通过曾祖母和父亲的讲述了解到关于他的很多信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愈加了解这段与我们家族息息相关的历史。”她也表示:“这次很荣幸能够观看这部有关自己曾曾祖父的歌剧,舞台上精湛的演出深深打动了我,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世界和平作出努力。”南京农业大学翻译专业的研究生李烁烁负责本次国际友人后代来宁期间的接待翻译工作,她也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志愿者。观演后,她与我们分享的是:“在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之前,感觉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并不完整。通过了解这段历史,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才更加深入、清晰。”

  拉贝后人 Susanne Reinhardt

  “南京不会忘记,那些在寒冬中挺身而出、倾情相助的人们;南京不会忘记,一代代为传承历史记忆而奔走呼号的人们;南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南京,感谢你们。”正如剧终时所呈现的那样,这段历史值得永远被铭记,生于和平年代的人们更应通过不断的回望与反思,以守护今日无比珍贵之和平。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