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上新台阶 再创新辉煌】第六篇:精神传承 崇德向善 构筑道德风尚高地

2019年12月06日 16:37:0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终落脚点。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这五年里,江苏着力构筑道德风尚高地,而这也为建设新江苏提供了丰润的道德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江苏新闻广播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迈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今天推出第六篇:精神传承 崇德向善 构筑道德风尚高地。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更要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一场以“传承的力量”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在常州市双桂坊美食街举行。

  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潜移默化间走入百姓生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特色的“道德讲堂”发源自江苏,被写进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目前江苏建成各类“道德讲堂”近4万个,举办活动50多万场,受众3600多万人次。

  如果说数据还有些枯燥,数据背后的故事则是生动鲜活的。

  “我们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给群众看,讲给群众听。我们的群众在参加活动的时候,幸福感满满……”说这话的是徐州市马庄村党委副书记王浩。这里有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用文化活动把村民“拢”起来。每月组织升国旗、唱国歌仪式,由全体村民参加,村党委书记进行国旗下讲话,同时常态化地举办夏季乘凉晚会、冬季农民运动会、春节联欢会、元宵灯会等,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

  61岁的夏桂美是村民俗文化表演团的一员,积极地参与村里的文化活动,登台唱歌、创作三句半,她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为了创作忙到凌晨四五点也不觉疲惫。回想起这些年村子里的变化,夏桂美感叹:“作为一个马庄人,我们出去之后感到很骄傲。这是我们村自己的努力,一开始大家不是那么能接受,但是大家从实际当中享受到这种丰富的文化生活,为能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感觉到很骄傲,所以大家在精神风貌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文化涵养着江苏人的“精气神”,江苏先后有17座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总数全国第一。

  宿迁,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2015年出台《文明20条》,包含“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后,更新了“亲朋聚会时不玩手机”“朋友圈不拉票”“车让人,人快走”等社会热点。这五年里,立规矩、塑习惯、养文明,从“宿迁规矩”强行入轨,到“宿迁习惯”自觉养成,老百姓感触最深,有的人说,“我的小孙女4岁她都知道,基本上20条都能背上来。”有的人说,“跟以前变化很大,以前礼让斑马线的人很少,现在礼让斑马线的人很多,不让的很少。”

  “志愿”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最有温度的热词。16450支志愿服务队伍、383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基层。

  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何俊告诉记者,近年来,张家港利用志愿服务门户网站“友爱港城”网,搭建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平台,通过平台发布群众需求以及志愿服务项目,建立起群众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和服务项目清单,实现精准对接:“我们通过这个工作平台形成了更多的自主性、参与性,更多资源被整合,所有的社会资源都可以去服务群众。同时让广大的市民参与到新时代的实践活动中来,那么整个我们城市社会的一种友善诚信的氛围就是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一个人的正能量可以照亮一个角落,一群人的正能量就能温暖一座城市”。我们的城市,需要“善”的行为引导;我们的社会,需要“善”的能量积聚;我们的时代,需要“善”的文化滋养。历史厚重的江苏正在悄然展示出一张道德风尚之美的新名片。建功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改革路上的先行者和勇于拼搏的奉献者们,把正能量接力弘扬,点点滴滴汇成了影响深远、润及后人的江苏精神价值谱系。江苏人的“精气神”愈发昂扬,为新时代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