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一年后作者去世,这部用生命写成的书轰动全国

2019年12月06日 15:24:29 |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路遥诞辰70周年,虽然27年前他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留下的这部不朽之作却一直在世间流传,至今仍然畅销不衰,成为一部伟大的“劳动者的史诗”。

  这本书30年来感动几代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它在问世之初却遭遇文坛的批评和否定,险些夭折。直到1988年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连播,一时间轰动全国。

  它就是《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的背后曾经发生过什么呢?日前,记者采访了著名演播艺术家李野墨,听他揭开3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一部接地气的书 命运的转折却成了“传奇”

  时间回溯到1988年,当时陕北作家路遥因为《人生》而名声鹊起,在文坛崭露头角,然而他从18岁就开始构思,并倾注了全部心血写的《平凡的世界》却一出版就遭遇文坛的批评和否定,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刚刚打开国门接受西方信息,文坛更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意识流等写作方式纷纷涌入,竞相效仿者颇众。在这样一个大形势下,路遥的现实主义风格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路遥用了一种非常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创作《平凡的世界》,文坛意见纷纷,说他没有创新,没有形式感,那时候不少人认为现实主义已经过时了。路遥当时已经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但是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

  当时路遥非常苦闷,他在北京开会,在电车上遇到了一位老朋友,没想到这件事却给这部书的命运带来了转机。他碰巧遇到的这个人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编辑叶咏梅,两人是旧相识。

  叶咏梅是一个上海到陕北插队的知青,对陕北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她把《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拿回去看,看完非常感动,非常喜欢,然后向台里领导推荐。由于她是台里的资深编辑,而且她推荐的作品播出成功率极高,很受听众的欢迎。所以台领导破例在只看到的第一部书的情况下,就批准了这本书的播出。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部书的播出给它的命运带来了巨大转机,《平凡的世界》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欢和肯定,再次验证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

  路遥每天收听小说 鞭策自己全力创作

  由谁来演播这本书呢?当时,叶咏梅心里有几个人选,其中包括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做编导的李野墨,看完这本书后,李野墨写了一封长信给叶咏梅,表达了自己对陕北那片土地和人民的感情。

  青年李野墨

  “我是为了拍摄一个电视剧寻找外景去的陕北,住在一个叫做狄文尧的少年家里,我们聊的很投机,他家虽然很贫困,但是他非常努力,墙上贴满了奖状。从那以后,我就对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淳朴而自尊的人民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总希望能有机会为他们做点事,可巧,有了这本书。”这封信打动了叶咏梅,于是,李野墨成为演播《平凡的世界》的不二人选。

  李野墨与陕北少年狄文尧在一起

  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节目里传出一个深沉又充满书卷气的男中音:“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杂着一星半点的雪花……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平凡的世界》正式开播。

  “我播第一部手里拿着书,播第二部手里拿着校样,播第三部手里拿的是手稿,我根本不知道小说的结局会怎样。”这样的情况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电台是绝无仅有的,李野墨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并不知道,有一位特殊的听众每天收听他的演播,这个人就是作者路遥。

  路遥后来表示,正是“长篇小说连播”督促他加紧写作。他总是每天中午听李野墨演播的第一部,觉得就像脊背上被狠抽一鞭,督促他鼓足力气创作第三部。距离计划中第三部开播只剩5天的时候,路遥终于送来了刚完工的手稿。

  路遥带着他的第三部手稿,渡过黄河从山西亲自送到北京,那一次,李野墨终于见到了路遥。“我们见了一面,一起在台里聊了一会儿,在叶老师家吃的晚饭,但那时候路遥已经身体不行了,他什么都不吃。”

  李野墨当时没有想到,那是他和路遥唯一的也是最后一次见面,虽然只是简单而普通的交谈,这一面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他从来没有从那块土地的贫穷的角落里,真正完全的走出来,他的心一直还在那里,就生活在那些极度贫穷,极度劳苦,但是又非常有自尊的人们之间。他从来没有俯视过他们,他非常爱他们,同情他们,非常希望这些人能过上好日子。”短暂的接触,李野墨觉得,路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同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自己的父老乡亲寄予了最美好的愿望。

  为文学殉道 用生命的代价创作小说

  《平凡的世界》的命运大逆转正是从小说在电台播出开始的,从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播出第一集,三部书共播出126集,听众超过3亿人,电台收到上万封群众来信。一部小说受到如此的欢迎,这在小说连播的历史上,空前绝后。

  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成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以亿计的听众和读者把路遥推上了茅盾文学奖的领奖台。

  正是这部书的“现实主义”深深打动了读者和听众。路遥在创作中始终要求自己“不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他不是为民众“代言”,而是为他们“立言”。他笔下的典型人物很多都带着他自己的影子——浑身沾满黄土但志向高远,以“血统农民”的身份塑造出从中国农村底层走出来的个人奋斗的“英雄”,这是路遥对当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然而,获奖1年多之后,积劳成疾的路遥就倒在追逐文学理想的路途上。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以生命为代价的,1982年创作开始后,他列了100多部的书单,用了一整年时间翻阅了近10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延安报》和《榆林报》,笔记做了几十本。创作过程中,路遥经常整天不出门,不吃不睡,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甚至除写作以外的生活机能都退化了,像孩子一样,几乎完全靠弟弟长年的陪伴。

  路遥殉道式的文学精神为文坛留下一个沉重而光辉的背影,他舍生忘死的自残式写作令人惋惜不已,这位如崖上桃花迎风孑立的“黄土之子”会铭刻在几代人的文学记忆中。

  2009年,在路遥先生诞辰60周年之际,51岁的李野墨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之邀,再次录制小说《平凡的世界》。“录制的时候,依然还是很感动,依然还是很投入。”虽然已经看过很多遍这部书,但是李野墨每次看都会情不自禁沉浸其中,“看着看着我又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读者,而且总是要读到心里发热、鼻子发酸、泪水模糊了双眼之后才掩卷长叹。”这正是一部伟大作品的魅力。

  30多年来,《平凡的世界》鼓舞激励了无数人,它传递出穿越苦难的精神和力量,更是一代代中国奋斗者的精神回响。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