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字,久如82年,依然清晰;一段记忆,以国之名,深深铭记。
12月3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死难者名单墙前,多位死难者的亲人举行了家祭。
最新确认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周万荣,他的女儿陶秀华(原名周成娣),首次来到哭墙前参加家祭。
这段伤痛,陶秀华深藏心底82年。这场特殊的重逢,她也期待了82年。
1937年12月14日,陶秀华只有10岁。35岁的父亲和其他同胞被日军抓走,她领着小妹从热河路一路追到挹江门,押送的日本兵开始殴打这对小姐妹,父亲周万荣远远扭过头说:"丫头,带妹妹回家去"。
这一别就是82年......
虽然陶秀华当时只有10岁,但日军的暴行已经深深刻在了她的记忆里:“妈妈躲在这边,把我兄弟放在那边。鬼子来了,把睡觉的兄弟一拉一摔,人就死掉了。日本人让人挖洞,把尸体朝洞里扔,挖好洞,日本人用机枪扫射,把挖洞的人也埋在里面。我要去弄水喝,要从死人身上走,那个时候我人小个子矮,提起一罐子水摆在死人身上,再爬过去拿着回家。”
这段伤痛往事,一直被陶秀华深深埋藏在心里。除了每年祭奠父亲外,她从未对子女提起过,直到今年给母亲迁坟时,她对孩子说了一句:“外公的坟永远没有了”,才在孩子们的追问下讲述了这段往事。
2019年11月,专家新确认陶秀华父亲周万荣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2019年11月29日,周万荣的名字被刻上 "哭墙",成为墙上的第10665个名字。
今年已92岁的陶秀华站在父亲的名字前,不住地说着:“叶落归根了,叶落归根了”,接受采访时老人说:“看见爸爸的名字刻上去,我的心也就定了”。
除了周万荣的家属,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马庭宝、艾义英今天也带着自己的二代、三代在名单墙前祭奠故去的亲人。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及死难者的家属都在老去,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的重任已经落在他们的二代甚至三代肩上。
2019年迄今为止,已有11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了我们。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如今只剩 80人。
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主编 / 殷敏利 陆树鑫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姜超楠 戴玲燕 王昕 马英
综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编辑 / 噗噗 视频 / 刘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