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十二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学习和掌握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第一步。今天,江苏医疗卫生单位走进高校,开展宣传、咨询等活动,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对该病危害的认识。
疾控发布:江苏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率有所控制
根据江苏省疾控中心发布,2019年1月到10月,全省新确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3759例,比去年同期增加2.56%。全省艾滋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水平,部分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阳性率达6.97%到8.22%。性传播为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近几年,通过有效防控,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率有所控制。
今天,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主持人技能大赛开幕,让防控进高校,预防和阻断艾滋病传播。
自创歌曲独白、"防艾电台"为"艾"发声、情景剧表演……来自江苏各个高校的学生队伍,各显才能,通过轻松、直白的形式,科普艾滋病防控知识。
参赛选手、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王明慧说:“之前我们可能只知道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但其实艾滋病还存在非常多的认识误区,比如说蚊虫叮咬是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的,首先我们要足够了解艾滋病的知识,以我们的力量,再发散到周围的同学。”
在张家港市,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微课大赛也在进行,31名艾滋病宣教人员,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比赛角逐。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生薛洋说:“相比发传单,这样的课程可以更加全面、更加形象地了解到一些知识,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句容:防艾知识进校园 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预防艾滋病
句容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今天来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大学生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并预防艾滋病。活动现场,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讲解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展板宣传、有奖问答、发放宣传册和避孕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们提高艾滋病的防范意识。
据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以及防控等知识并不是很了解。近几年,大学生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正在呈递增的态势,而且多数大学生艾滋病患者都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因此,向大学生普及艾滋病知识刻不容缓。
此外,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学生们还在广场上开展为“艾”签名活动,呼吁更多的青年人认识艾滋病,提高防艾意识,努力打造零艾校园。大家在书签上写上祝福并系上红丝带悬挂起来,在宣传板上画上了象征艾滋病防治的红丝带,表达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与祝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平等的渴望。
艾滋病可预防 “恐艾症”如何防治?
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谈艾色变,对艾滋病十分恐惧,被称为“恐艾症”,这样的疑虑应该如何消除呢?随着艾滋病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大家还会谈艾色变吗?
走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因为对艾滋病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思想上会比较恐惧,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家都在慢慢改变谈艾色变的旧观念。传染科专家表示,从问诊的病患来看,会有部分患者由于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伴随出现强迫、抑郁、焦虑、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二科科主任池云表示,希望大家对艾滋病不要产生恐惧。现在,艾滋病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都可以完全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中去,日常生活、饮食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专家表示,还有部分“恐艾症”患者会把自己曾经有过的接吻等行为,强行认为是患上艾滋病,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继而开始失眠焦虑,即使反复检测呈阴性,但依然会加重病态。对此,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丁建平建议,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除了在专业机构做艾滋病咨询检测之外,还要接受正规的心理疏导。
专家同时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洁身自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
艾滋病,这几个谣言要破除!
现如今,之所以“恐艾症”患者这么多,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网络的普及,以及“谣言”的散播。对于“恐艾症”患者来说,正确了解艾滋病知识十分必要,这些谣言信不得。
谣言1:感染了艾滋病意味着死亡
辟谣:艾滋病早在1987年之后就有药物可以治疗。通过合理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完全可以达到接近正常寿命。
谣言2:蚊子叮咬会传播HIV
辟谣:蚊子叮咬时能够进入到下一个被叮咬者体内的“残血”量极少,就算残血里带有病毒,量太小是不足以导致传播的。
谣言3:看牙会传染艾滋病
辟谣:看牙的时候,只要用过的器具、沾有血或者病人分泌物的器具按照规定该销毁的销毁,该消毒的消毒,就不会对下一个患者产生危害。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秦禾东、融媒体新闻中心/汪乐萍、荔枝网/杨志国 刘梅、央视网,编辑/程梦青、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