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这个泰兴老兵走了……《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便出自他笔下

2019年11月28日 10:54:32 | 来源:智慧泰兴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1月21日下午4时41分,泰兴籍老战士洪炉在北京306医院病逝,享年88岁。

  消息传回家乡,了解他、接触过他的人无不扼腕痛惜。一个优秀的战地记者、一名富有才华的作家、一位修养颇高的艺术家,走了!

  洪炉,1931年6月生于泰兴县蒋华三十二圩(现泰兴虹桥镇)。他本姓郭,“洪炉”是他的笔名。

  《英雄儿女》剧照

  曾经轰动全国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这一经典形象,便出自洪炉笔下。

  洪炉(左一)和伍修权、妻伍一曼及子女一起

  洪炉的父亲是一名老地下党员,他的家是地下党组织开会的地点。年幼的洪炉经常担负站岗放哨的任务。

  洪炉刚参军时的全家照

  1944年初夏,洪炉的父亲在日伪军“清乡扫荡”中,不幸被捕。中秋节时,日伪又将洪炉家和大半个村子烧光。13岁的洪炉就此投奔革命队伍。  

  洪炉因为年龄偏小,被送到泰兴县委“县学童干班”参加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洪炉渐渐显现出了文艺和绘画天分,被作为优秀学生重点培养。这段时间,他经常被派到一些小学或私塾,教儿童学唱抗日歌曲。到了年底,泰兴县委成立文工队,洪炉被调去画漫画、写标语,并参加各类文艺演出。

  新四军洪炉

  1945年夏,从“县学童干班”毕业后,洪炉被组织选送到地委参与创办江潮报社,让他有机会向画家高斯系统学习绘画、木刻、石印等艺术创作的本领。

  抗日战争胜利后,洪炉转入新四军部队,揭开了他革命历程新的一页。

  在部队,洪炉主要在文工团工作。创作、编剧、导演、唱歌、出海报……文工团的活儿,洪炉几乎都有参与,成为团里活跃的业务骨干。

  1946年7月13日晚,苏中战役第一仗打响。洪炉所在的一师文工团接到任务后,火速从如皋赶往宣堡,用精彩的战地演出,为战友们鼓劲助威。

  苏中战役后,洪炉跟随部队出苏中、去苏北、进山东……从此,洪炉离开了家乡,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亲历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和解放杭州、舟山群岛等战役,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越战争。

  1949年,18岁的洪炉,光荣入党,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23军政治部文化干事。1952年,洪炉以志愿军战地记者身份参加抗美援朝。

  1952年4月,石岘洞北山守卫战非常惨烈,牺牲了很多志愿军战士,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一位叫蒋庆泉的战士面对山下涌上来的敌人,为了能给炮兵提供一个准确的位置,他对着步话机大吼: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洪炉(左一)在朝鲜前线采访

  解放军洪炉

  洪炉在采访过程中,听闻蒋庆泉的事迹后十分感动,结合蒋庆泉以及其他几位战士的事迹,写成《向我开炮》一文。文章于1964年被改编成了电影《英雄儿女》,轰动一时。

  洪炉接受央视采访

  退休后的洪炉对家乡的文化建设非常关注。他把自己珍藏的几万册书籍和大量藏品,捐给家乡,希望能建一个“图书室”,供年轻一代了解历史;2014年,洪炉在家乡举办从军从艺70周年书画展上,将自己的一生心血结晶,从作品到文物一并带回家乡。

  1991年洪炉回家乡办家庭书展

  2014年洪炉第二次回家乡办画展

  家乡泰兴,一直是洪炉,特别是老年洪炉最挂念、最向往的地方。

  洪炉携儿子洪云和外孙女一起回到家乡

  11月27日上午10时,洪炉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老兵,一路走好!

  
  (来源:智慧泰兴 编辑/张泉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