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奇:扬州是所有人心中的“梦里江南”

2019年11月24日 08:02:34 | 来源:扬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陈小奇。韩鸣丰摄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昨天下午,这首经典的旋律在鉴真图书馆内响起,引发全场大合唱。曾为扬州创作歌曲《烟花三月》《月下故人来》的著名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陈小奇作客扬州讲坛,结合自己的音乐作品及创作经验,分享“流行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关系,回忆与扬州的故事。

  化用古典诗词,表达现代人心境

  《涛声依旧》《九九女儿红》《高原红》……上世纪80年代,陈小奇开始流行歌曲创作,2000多首作品问世,约200首作品获“中国音乐金钟奖”“金鹰奖”“中国十大金曲”等奖项,众多作品被奉为经典。陈小奇的作品擅将现代诗技巧、古典诗词意境与流行音乐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风格。

  讲座中,陈小奇回顾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对现代歌曲创作的影响。“古典诗词中蕴含着音乐之美,常用意境与意象。意境是有意蕴的氛围和境界,意象是有意蕴的具象,蕴含着内涵之美。”陈小奇介绍,格律中的平仄押韵则是声韵之美,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语言之美。

  “流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分为古董式传承和发展性传承。”陈小奇阐释道,古董式传承是以古典诗词为文本创作流行歌曲,发展性传承则是化用古典诗词及意象进行创作。他表示,自己更赞赏后者。“这种方式可以让艺术更有生命力,同时用古典诗词作为背景表达现代人的心境。”

  写《烟花三月》之前,他从未来过扬州

  陈小奇与扬州颇有渊源。“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讲座现场,当扬州籍歌手汤非唱起这首《烟花三月》时,引发了全场大合唱。

  这是22年前陈小奇为扬州写的歌。“创作《烟花三月》是歌手吴涤清交给我的‘命题作文’,我在写这首歌前从未来过扬州。”陈小奇笑着回忆道,但是想要了解扬州并不难,“因为这里是所有人心中的梦里江南。”

  “《烟花三月》是基于李白所写的诗歌而作,以‘离别’立意,想象着诗中所写的惜别好友登舟远去的惆怅,以及对烟花三月时扬州城的向往。”谈起创作过程,陈小奇说,在这首歌中,他引用了大量古诗词中有关扬州的意象,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等,但最令他满意的,还是最后那句“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瘦西湖之美不同于西湖,陈小奇巧妙地化绵绵思念之意于瘦西湖的“瘦”字之中。

  另一首为扬州创作的歌曲《月下故人来》,则是2015年陈小奇应邀为扬州2500年城庆所作。“扬州不是一首歌可以唱完的。”陈小奇说,《月下故人来》的旋律与歌词依旧充满诗意,与《烟花三月》一脉相承,歌中化用了《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从送故人来扬州,到在扬州等故人来,‘月下’则化用了扬州‘月亮城’的意境。”
  (来源:扬州日报 编辑/苏月)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