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又可爱!八旬老教授爱化学50多年痴心不改 ,将病妻宠成宝

2019年11月21日 07:35: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82岁的穆绍林教授是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一名退休教师,1987年,他成功研制出新型导电高分子聚苯胺,为我国开拓导电高分子的技术应用研究铺平了道路。2001年,穆绍林退休,但他依然风雨无阻,坚持每天早晨八点至傍晚五点在实验室义务“上班”,一心泡在他热爱的实验室里。18年来,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累计发表SCI论文64篇。更让人感动的是,6年前,穆绍林的老伴卧病在床,他每天中午11点雷打不动地赶回家烧饭、喂饭,将83岁的老伴宠成宝。

  4分45秒的感动!视频速戳~

   

  每天清晨7:40左右,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穆绍林骑着“二八”自行车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的校园里。

  走路一阵风,到了实验室利索地穿上大白褂,穆绍林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虽然已经82岁,但穆绍林腰板笔直、头发一丝不乱,做事讲究快、做实验要专。 穆绍林表示:“我时间很抓紧,因为我老是讲时间过去了,不能再恢复,所以,我很珍惜时间。退休以后,我舍不得离开实验室,就是想研究一种新的导电高分子,我想开创一条新的道路,把原来导电高分子性质确实得到新的改善,一直在做这个工作。”

  退休后,实验室成为了穆绍林的第二个家。十八年里,他不拿学院一分钱,不为名利,凭着自己一腔热忱、一颗初心常年“单枪匹马”、默默无闻地驰骋在化学研究的“沙场”中。他一个人做实验、记数据、画实验图,靠着“二指禅”一字一句敲出一篇篇英文研究论文,累计发表SCI论文64篇,单篇最高被引用182次。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旭介绍:“平易近人、关爱学生的一个老师。我举个例子,每天我们来得比较早,然后我们把地拖一遍,烧好热水,但是他是拒绝的,他觉得自己该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中午11点,穆绍林放下手中的活,他要赶回家给老伴烧饭。6年前,妻子吴梅英摔断了腿后,回家烧饭成了穆绍林日常的固定项目。不到十分钟路程,进家门和妻子打声招呼,麻利地系上围裙,洗菜、切菜,很快一盘青菜出锅。但当饭菜都备好,吴梅英老人却耍起小脾气来——不想吃饭。无奈,穆绍林只得端上一碗白开水,千般哄万般逗,妻子才喝下两口。

  吴梅英告诉记者,她自从六年前摔了一跤,就瘫痪在床,痴迷于实验室的丈夫,“工作”和家庭一肩挑起来。吴梅英:“他对我好,一有时间就陪我,但我晓得他牵挂工作,我不大管他。(记者:教授烧的饭菜好不好吃?)一般性。”

  穆绍林的小女儿穆毅红介绍:“这是我妈妈的口头禅,一般性一般性。我妈妈是上海人,她是上海大小姐,年轻的时候就不太会做家务,基本上都是我爸爸买菜做饭拖地,虽然我爸爸工作很忙,我爸爸是事业家庭兼顾的。”

  左二为穆绍林↑

  1938年,穆绍林出生于太仓一个农村家庭,1958年高中毕业后,穆绍林考入苏北师专(扬州师范学院前身)化学专业,1960年提前毕业到厦门大学进修,从此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学成归来的穆绍林成为扬州师范学院的一名教师,站在了三尺讲台上。1982年,穆绍林作为江苏省首批访问学者远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深造,师从2000年诺贝尔化学家获得者麦克迪阿密教授。

  穆绍林说:“我很佩服他,他这个人工作精力非常旺盛,早上上班大概到晚上十一点,就泡在实验室,他这个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外一方面,他对科学方面的敏感性特别灵敏,他知道科学实验抓住了它可能有新的东西。”

  两年的留学生活虽然清苦,但却为穆绍林深入研究导电高分子打下了坚实基础。回国后的穆绍林励精图治,一心扑在实验室里研究导电高分子。他一边做着实验,一边啃着面包,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每天十多个小时泡在实验室里。

  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薛怀国介绍:“穆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勤奋的好老师,非常仔细地教我们很多东西。每天早上来得很早,走得很晚。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看不到,大年初二人已经来了。”

  1985-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钱人元先生的推荐下,穆绍林获得了省科委7万元人民币的研究基金,爱科研如命的他立刻买了四台电化学仪器和四台记录仪,解决了实验室仪器缺乏的燃眉之急。

  穆绍林表示:“那就保证每个人都有一套,因为这是最基本的实验,像我们煮饭最起码要有锅子,那我这些东西具备也就好办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1987年,穆绍林成功研制出了新型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用它代替金属材料作为蓄电池的阴极,为我国开拓导电高分子的技术应用研究铺平了道路。

  郎才女貌的一对↑

  穆绍林告诉记者,其实,军功章的一半是妻子吴梅英无怨无悔地支持。1967年,经人介绍,穆绍林和同事吴梅英结婚,至今已经携手走过了52年。这些年来,他爱化学如痴如醉,妻子从来没有抱怨过,即便如今瘫痪在床,依然没有阻止他的化学梦。

  穆绍林:“那个时候我是没有休息日,一个礼拜7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她说你要变劳动模范吧,我说我已经是劳动模范了,我不需要劳动模范了,现在她说反正你习惯了,她晓得我呆在家里也不舒服。爱人之间互相关照,其实也平常。”

  吴梅英:“比方说我起来要小便了,他就起来,假如有什么事情,他就根据我的要求来做。他把我当小孩子一样的,他说我是老小孩。”

  穆绍林的小女儿穆毅红告诉记者:“像我妈妈大小便失禁,很多男人肯定一个人睡一个房间,把妈妈扔给保姆,但是我爸爸真的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像爸爸这样的,真的很少。”

  50多年来,穆绍林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爱工作、爱学生、爱家人。他看似孤单而单薄的背影,却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穆绍林用一言一行日复一日地影响并感染着身边的人。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老师阚锦晴介绍:“在我们的老师当中,穆老师是模范丈夫,他做家务都是利用非工作的时间,利用零星的时间把家务做好。”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韩杰介绍:“穆老师是我们比较敬重的一位老师,他在教学和科研上面,是大家学习的典范和榜样。作为老一辈的教育家和科学家,在科研上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每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年无休地扑在科研事业上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他的严谨程度也是非常高的,所有的实验亲自参与,学生所写的论文都要亲自指导。”

  当你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甚至卧病在床,他依然将你当成手心里的宝,我想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一边照顾卧床的妻子,一边退而不休继续钻研科学,为身边这样一位敬业爱家有责任心、退休不退好老师本色的老教授点赞!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王教群 通讯员/张信华 虞璐 编辑/刘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