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宠物行为训练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1月11日,当我们为又一次清空了购物车,为薅没薅到“羊毛”而兴奋或沮丧的时候,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一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纪念日?
一战,对欧洲的各参战国而言,惨痛的人员伤亡至今仍是他们心中无法回避的伤痕。法国在一战中丧生的军人和平民的总人数为170万人,占了法国当时人口总数的4.29%,还有数百万军人伤残。到了战争末期,法国基本劳动力几乎减半,社会生产力濒临瓦解。英国本土应征入伍人员阵亡了将近90万人,甚至是二战中英国军人阵亡人数的3倍。《唐顿庄园》里“大表哥”参加的索姆河会战,英军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就损失了6万人,大量如“大表哥”那样的贵族男子伤亡,贵族们集体退出了政治舞台,英国政治的平民化提前到来。
这种惨烈,在战争史上是空前的。由于兵源不足,当时很多英国的自治领地,如新西兰也派出了军队参战,其中包括一位叫做威廉·杰克逊的陆军中士。一百年后,他的孙子彼得·杰克逊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和他爷爷一样亲历过这场灾难的人们的敬意与怀念。
从《指环王》到《霍比特人》,一路走来,彼得·杰克逊在视觉特效领域的宗师级地位早已确立。而这次他的400人团队对超过2200小时的黑白历史影像,透过计算机与人工进行彩色修复,甚至耗费大量时间用手工逐格上色,并修复了黑白默片的帧数。为配合影像进行声音叙事,除了全程使用了的老兵访谈录音,还录制了大量真实的炮火爆炸声,并聘请了唇语专家解读老影片中的人物对话,加以配音。就这样,一部完全取材于真实影像资料,但人物音容兼备、极有真实感的一战纪录片诞生了,前无古人。
彼得·杰克逊拍摄本片并未收取任何酬劳,除了纪念曾参加一战的祖父外,在访谈时他也坦言,自己是因制作本片才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
英国与德国双方的军人们奉命与对方战斗,但当时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而战。他们双方处境相同,躲在潮湿阴暗的战壕中,吃着同样糟糕的食物,过着同样可怕的生活,都希望自己是能熬到回家的幸运儿。时间一长,两边的军人们尽管处于你死我活般的对立面,却并不相互怨恨,甚至彼此同情。当战斗结束,英国军官把证件还给一个分明还是个孩子的德国俘虏时,旁白里英国老兵的一句话让人不禁潸然:“我并不憎恨德国人,我可怜他们就像可怜我自己。”
导演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模式,并不沿着某一具体史实的时序来推进,并不拘泥于某一场具体战役的经过,而是聚焦在士兵身上,展现他们在战争中不同阶段的群像。
士兵们在应征入伍时,怀揣着成为英雄的憧憬,在军事训练里痛并快乐着,他们期待战争的来临。然而,部署到前线以后,除了杀人的武器,一切现代文明的成果几乎都没了踪影。但是,习惯了优雅的绅士们还不忘喝下午茶,哪怕煮茶的水来自飘着死尸的弹坑。战斗来临,贵族出身的连长,身穿打着领结的制服,第一个冲出了战壕……恶战之后,当作为胜利者的英军和被俘虏的德国人满身血污、头缠绷带出现在镜头前,他们甚至还能挤出笑容,因为这是活人才能做的事。而另一些人,将不再有机会老去。
这是一部没有历史学家,只有亲历者真实感受的纪录电影,颠覆了我们对战争纪录片的认知。导演想做的,就是传达战争的真实。3D镜头辅以老兵们亲口说出身处战场的情形,传达出强而有力的讯息,也再次深刻地提醒我们,和平才是人类唯一智慧的选择。希望本片能启发更多人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即使在战场上仍然蕴藏着的人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