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壳当棉被,南京高淳竹笋抢“鲜”3个月上市

2019年11月13日 21:32:49 |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你见过这样的育笋模式吗?给竹子盖上一层厚厚的稻壳"被子",控制好用肥、温湿度,这样的早园竹能提前 3 个月抢鲜上市。2019 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举办前,记者走进高淳,利用稻壳覆盖法,这里的农户每亩收入比周边其他种植户高出 5000 元以上。

△铺上稻壳的早园竹

  稻壳当棉被,早园竹笋抢"鲜"上市

  竹笋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年春暖花开,我们才能品尝到鲜嫩的竹笋。而在高淳区竹益青家庭农场里,一大片早园竹郁郁葱葱,农场主高山虎告诉记者,"我们的早园竹预计在 12 月 20 日左右就能抢鲜上市,元旦、春节是每年的销售旺季,比一般模式提前上市 3 个月。"这是如何做到的?

  高山虎指了指早竹园地上厚厚的稻壳,"立冬后,我们先把竹地里铺上一层鸡粪等有机肥,然后再铺一层稻壳。有了稻壳当棉被,地表温度增加,尽量把温度控制在 18-22 ℃,这是生长早园竹最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出笋率。" 高山虎说,普通毛竹笋相对较粗,口感有点苦,而早园竹竹笋细细长长,口感清脆甜香,质量好、价格高,春节前上市的话,预计每斤价格最高 25 元,平时 10 — 15 元,是普通竹笋的四五倍。

  竹笋价格虽高,可销路不愁。"我们的竹笋全部运往常州卖,当天到货,非常新鲜,快的话,半小时就能卖光。"早园竹投资回报周期长,1 年种竹、2 年出笋、3 年成林、4-5 年满园,到第 6 年才能覆盖稻壳实现反季节出笋。"每年的 12 月下旬到 4 月为采笋期,每亩能产两三千斤笋,毛利润 2 万多元。除去笋种、肥料、人工等成本约 8000 元,一亩早园竹净利润超过 1 万元,去年开始突破 2 万元。"

  从 1995 年从浙江德清引种栽培早园竹,高山虎入行 25 年。承包了 80 亩早园竹,虽然辛苦,但收益不少。自己富了起来,也没忘了村民们,高山虎成了当地有名的"乡土专家",带动附近 23 个村民一起发展。"目前,合作社的 419 亩早园竹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证书,下一步将围绕无公害产品到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到有机产品的品牌提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

  建立合作社,让农民"钱袋子"鼓了

  水稻种植面积由 300 亩扩大到 2600 亩,成员由 18 名增加到 455 名,年经营收入由 80 多万元增加到 800 多万元 ……2018 年农民可支配收入 26820 元,比 2017 年增加 1510 元。11 年来,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钱袋子"更鼓了。

  2008 年,高淳区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在村支部书记及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统田的带领下,和睦涧村创建了"和睦涧"牌有机大米,"和睦涧"商标获南京市著名商标,"和睦涧"有机大米获江苏省名优农产品称号。2014 年开展综合社试点,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核心,以村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全体村民互助合作为目标,收益归全体成员共享。

  魏统田介绍,综合社试点后,充分发挥了"统"的功能,实现多样化服务。具体实施了"八个统一","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耕种、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服务"。

  △高淳区东坝镇和睦涧村

  在设施建设上,投资 2000 多万元,实施了农田整治,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了十几台套农用设备,建设了 1 座农机库、2 个直营店、620 平方米粮食加工厂、432 平方米社员培训中心及产品陈列室,528 平方米的烘干房,306 平方米的粮食仓储,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务能力。

  同时,村集体还在东坝镇工业园区,投资参股 900 多万元,建设 10300 平方米银墅商厦,投资参股 400 多万元,建设 11000 平方米人才公寓和标准厂房,将合作社与村集体组织的经济功能与社区管理功能充分结合起来,把单个的合作社"小舢板"变成了联合"大舰队"。

  综合社试点运行后,81% 的农地入股合作社,村民入社全覆盖。"村集体股份分红用于村级公益事业,修桥铺路、整治环境等等。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双赢的新路径。"谈到未来的发展,魏统田表示,将运用好有机大米、美丽乡村的特色品牌,打造乡村旅游休闲生态游。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张泉泉)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