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耷子
(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终结者》的前两部由大名鼎鼎的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其中,1991年出品的《终结者2:审判日》,几乎给全球科幻迷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记忆:一个朋克装扮的机器老爷们,一个肌肉发达的阿姨,一个永远奔跑在追杀路上的液体金属大帅哥……他们的长枪短炮厮杀肉搏,几乎挑战了当时电影视听技术所能碰触的极限。在很多人看来,《审判日》是一部足以被载入科幻电影史的杰作。
大抵是卡梅隆在《审判日》中所展现出的惊人想象力让后辈望尘莫及,后续三部《终结者》电影,都在拼命掩饰不可言说的尴尬:技术越来越强大,但无人再能创造出一个比液体金属人更奇葩的怪物。所谓的续集,都只不过是在液体金属人的破坏性和耐殴性上做文章。无论续集的时空如何变换,人物关系如何重组,都已失去原创性,接连失败在所难免。
《终结者:黑暗命运》给全球影迷带来的最大期待是:卡梅隆以监制身份回归,参与了最终剪辑,甚至还力邀《审判日》的女一号莎拉·康纳(琳达·汉密尔顿饰)重返银幕,与施瓦辛格联手带来一部货真价实的《审判日》正牌续集。但是,就如同老年“莉亚公主”和“天行者卢克”强行回归《星球大战》一样,我们宁愿让一切记忆都停留在逝去的时光中。
这确实是一部让人不忍苛责,但又无法进入状态的电影,即便本着回味童年、找寻情怀的目的去看,也很难从中得到基本的审美愉悦。归结起来,《终结者:黑暗命运》讲述的依旧是一个末日救未来的常规故事,升级版的Rev-9机器人,论本事确实比28年前的液体帅哥长进了八丈高的段位,但全片,充其量只是一场无比漫长的追逐大战和一篇匆忙的时空概念大注解。至于到底是谁承受了“黑暗命运”,相信我,没有一个人会在意。
影片由曾执导过《死侍》的蒂姆·米勒坐镇,但这位擅长将恶搞喜剧与动作元素完美结合的导演,并没有为《黑暗命运》带来什么有趣的干货,他所做的,只是想尽办法烧掉预算,扔出海量疯狂镜头和爆炸场面。
当开场的追杀戏几乎让电影情节停摆时,琳达·汉密尔顿出现了,她依旧是个沉默、强悍、如谜一样的女人,她似乎可以扭转影片跌落俗套的局面,但可怕的是,琳达阿姨和之后出现的施瓦辛格,都只是这条单一、苍白、潦草的叙事轴上的糖葫芦而已,决战之后尘归尘土归土,施瓦辛格那句“I won’t be back”竟没勾起一丝泪点。
卡梅隆在当年的《审判日》中,让琳达和施瓦辛格携手拯救了未来,但如同噩梦的核爆炸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核焦虑。
遗憾的是,卡梅隆没有为《黑暗命运》带来更多维的内容延展,这个把进取心扔进碎木机的剧本告诉观众:毫无征兆地,我们又将面对一个糟糕的未来,无论有无逻辑依据,未来人类都要创造一个由机器人主宰的地狱,无论有多强大的力量去化解危机,坏事还是会发生,但是,斗争的意义和焦虑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黑暗命运》并没有留出任何空间去解释。
《终结者:黑暗命运》进一步证明,好莱坞是个崇拜青春的地方,现实终究无情:作为一个从小看《侠胆雄狮》《终结者2》《烈焰狂峰》长大的汉密尔顿影迷来说,你真的不忍心看到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再拉风的墨镜、再强悍的肢体语言,也掩盖不了角色天然魅力的严重缺失,琳达与同样老去的施瓦辛格拼尽全力让人心疼,但一个时代真的过去了。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