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易
(作者从易,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文化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年前,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凭借《你的名字。》在日本本土揽下250亿日元票房,是日本影史上票房仅次于《千与千寻》的动画电影;电影引进中国内地后,票房高达5.76亿元,是目前引进中国内地的日本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你的名字。》的大获成功,自然让人对新海诚时隔三年后交出的新作《天气之子》倍加期待。
《天气之子》在日本市场再次大获成功。其日本票房已突破140亿日元,登上2019年日本年度票房冠军。这是继《你的名字。》后,日本近三年来唯一一部突破“百亿大关”的本土影片,新海诚也成为了宫崎骏后唯一一位连续两部电影票房破百亿的导演。11月1日起,《天气之子》于中国内地公映了。
与《你的名字。》一样,《天气之子》是一部没有IP牌可打的原创电影。故事讲述的是,16岁独自闯荡东京的男孩森岛帆高,因为生活所迫最终只能加入在船上遇到的大叔开办的杂志社打工,而这本杂志主要是取材东京发生的超自然现象。帆高偶遇早前帮助过他的女主角天野阳菜,后者则因为过去一次偶然的经历成为了拥有改变天气能力的“天气巫女”。东京连日暴雨不断,帆高便与阳菜合作,通过为他人实现晴天的愿望来赚钱。与阳菜的邂逅,也改变了帆高黯淡的生活,他们互生情愫。
只是,阳菜的能力并非全无代价,她只能依靠牺牲自己来换取异常天气的真正改变。当阳菜献祭出自己的存在,身体完全液化消失,东京终于结束了漫长的雨天,开始放晴。这时男主角面临的一个艰难抉择是,不惜将东京淹没,也要救回女主角,还是牺牲女主角,换取东京的晴天?
《天气之子》的结尾是,男主角经历重重险阻,选择让东京成为泽国,也要换回女主角的生命。在他眼里,拯救世界什么的,远没有他所爱的人的生命重要。
这个结尾挺出人意料的,它也成了《天气之子》剧本为数不多的亮点。在此前的影视剧中,主人公如果遇到类似抉择,他们考虑的都是民族大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但《天气之子》偏不是这样的,全世界都没有所爱之人重要。这个结尾释放了人性中被隐藏、被压抑的一部分真实欲望,它也由此凸显出了日本电影中源远流长的“纯爱”理念。
但坦白讲,《天气之子》的整个剧本乏善可陈。除了《你的名字。》这个例外,新海诚此前的动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画面美轮美奂,每一张都可以当壁纸,故事往往单薄孱弱。《天气之子》又回到老路上了。男女主角的形象刻画模式化,他们的相知相遇也是偶像剧中最常见的那些老梗,部分插科打诨的桥段没什么新意反倒令人昏昏欲睡……故事单薄只能靠配乐来凑,电影配音也的确动听,只是一到重要桥段就狂轰滥炸袭来,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电影本身的叙事性,以至于有一种MV的即视感。
电影的高潮段落是,男主角冲破一切阻碍也要换回女主角的命,这种为了所爱之人“逆天改命”的桥段,应该是又燃又动人的,但笔者却是看得心如止水。问题还是出在剧本上,为男主角设置的障碍实在是太悬浮太幼稚。就像网上观众调侃的那样,“日本警察应该集体抗议这部片”。为了制造冲突,电影把日本警察作为“反派”,警察拼命想抓住男主角,而男主角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从警察的“魔爪”中逃出,显得日本警察弱鸡又野蛮。导演是想以此凸显出男主角的不顾一切,只是这“不顾一切”缺乏常识、没有逻辑,也难以引起观众的普遍共情。
日本的纯爱电影,普遍有一种“去社会化”的特征,即纯爱与世界隔绝,或者说,世界都是坏的,只有纯爱才是真的、美的。这种“去社会化”背后,是日本年轻人普遍性的“自恋”心理,不想承担社会责任,只想安于自己的小天地。《天气之子》亦然,男主角说了无数遍“东京真可怕”,最后他也无所谓东京被淹,反正他的爱最大。
此前新海诚在采访中谈到《天气之子》时如是说:“现在各种天灾人祸不断,但这也不是他们的责任,只是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时候环境更差,所以不得不被迫着成长。但当这样的环境被强行加诸他们身上时,可以怎样迎风走向将来?我正在制作这样的作品。”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讨好年轻人、迎合年轻人的作品。可躲避能够解决一切吗?个人小天地里的“纯爱”就意味着一切吗?这是电影之外,值得观众好好思考的问题。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