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一下,get“苏式”生活↑
荔枝新闻讯 (记者/朱彤 张贺 编辑/杨雨薇 周胜男 摄像/李栋)漫步在烟火气弥漫的古街老巷,耳边是昆腔流转,转身进了园子,满眼皆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秀丽俊美。这样的生活是否你也想来一打?
10月18日,“家在江南”采访团参访苏州文脉,体验姑苏精致,诗意长留心间。同时,记者也惊喜地发现,苏州人在用更加符合时代、贴近生活的方法对古文脉进行着新传承。
【新·园林】从机械拷贝到沉浸式体验,“无声的诗”也要个性“发声”
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的拙政园,虽已是500岁高龄的“耄耋老人”,却依然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宛若一位清丽多姿的姑苏少女。
中国四大名园,苏州就占了一半,其中就有拙政园。在以园林甲天下的姑苏,拙政园可算是老大——占地78亩,是苏州现存最大古典园林。
游走在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中,仿若读了一首风景诗,进入了一幅山水画。
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说,园林艺术能做到“人在画中”实属不易。“在自然如画的美景,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审美,这是人的生理反应。但是苏州园林是一个人文艺术的集萃后再形成人们的内心呼应,这种呼应就得益于苏州园林的尺度设计。比如拙政园中,窗台的高度,做坎的高度(都很讲究),人在画中不是分割的,必须要让人优雅的融入进去,才能让人成为画中的一部分。所以美好生活不在于给大家看有多美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让你去感受到你也是美好的一部分。”
薛馆长同时表示,大家聚焦在苏州看园林,苏州人很自豪,但苏州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苏州园林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更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传承不只在苏州,而在全世界,苏州园林一直在做着“走出去”的新尝试。
“今天去解读苏州园林已经从过去的静态展示到了动态展示;我们从拷贝出去一个完整的园林,到了如今走到不同地域,和当地生活的融合,因地制宜地让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上的人能够在他们的文化当中感受到我们带来的文化对话、融合、交流。”
据透露,近期苏州园林计划到英国约克的私人城堡建立一个再创造作品,将根据英国当地生活起居等文化背景,将苏州园林和西方生活需求有机融合,比如会将园林中的山水创作和当地地势结合,植物造景也会根据当地水土和气候进行新的融入。“希望在西方引起一些新的文化对话。”
【新·昆曲】从台下“白茫茫”到台下“黑压压”,传统艺术找到现代之路
桃花坞边,唐寅故居旁,坐落着大名鼎鼎的苏州昆剧院。接连火爆的“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等把这块招牌擦得锃亮。
院内不仅有专门听戏的临水老戏台,偌大的新剧院,还有昆曲学校、体验空间等,已是一处集艺术传承、剧场演出、教育培训、公益推广、开放体验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和场所。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在传统戏曲日渐式微的情势之下,自明代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的昆曲又如何找回青春?
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演员吕福海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从台上望下去白茫茫一片,昆曲观众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转折发生在2004年,由著名作家白先勇和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为寂寥的昆曲打开了新局面。“青春版”《牡丹亭》根据新时代审美进行了删减和美学再造,并启用了既是偶像派又是实力派的青年演员来诉说青春的爱情故事。取得巨大成功,连演300多场,一大批年轻观众对昆曲“路转粉”。
吕福海说“戏剧由三个方面构成:演员、剧场、观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众,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带来的启示是,在创作剧目时,一定要考虑当代观众需要什么,审美要求是什么,不能只考虑程式化的表演。”
继承传统+创新融合当下的审美元素,白发昆曲也能回到黑发青春。
【新·古镇】要生意,更要生活,“景社合一”共渡下一个千年
在苏州的最后一站,记者一行来到了古朴的千年古镇——同里。
小桥流水人家,幽静深邃古巷,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源远流长。
与很多过度商业化的古镇不同,在同里,“景社”和谐共生,一万多名社区居民在此安居乐业,每天迎来送往五、六千名景区游客,两者互相交融,却又互不干扰。
苏州同里国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闰说,“整个古镇有1300年历史,我们既要能够让游客看到1300年,但也要考虑让古镇的孩子们能够在镇上幸福地生活下去,考虑如何把这里的资源保护好。所以同里是资源和营销相结合的一个产品,不仅游客多,而且老百姓在这里生活的很惬意。”
在同里,每年景区旅游门票收入的5%—10%都被用于古镇房屋修缮。比如修复一些文保单位并合理再利用,引导居民在符合古镇业态、古镇建筑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经营民居客栈、文化创意商铺。
与此同时,这里的管理者还想到了一个让群众更安心,让百姓更有主人翁意识的消防好办法:利用古镇区内河道资源创新设置39个消防水泵,让消防水泵连通店铺,让游客和居民成为义务消防员。一旦发现火情,直接安上按钮就可以把水抽出来,第一时间把火消灭在萌芽状态。
走街串巷中,你会体悟到,苏州的诗意和精致,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着的名词。
一日苏州参访,时间虽短却回味悠长。正如苏州大学研究员、苏州文化学者余嘉说的那样,“我始终觉得说苏州包容和开放,不如说它是一个流动的城市,苏州接受外面的东西,同时去辐射到外面的东西。”
在这里,人们在用“流动”着的思维方式来变革和创造,让古老的文化孕育出青春的花蕾,并终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土壤里,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解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