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如皋 | 如皋有这样一名老医生,退休10年依然坚守一线……

2019年10月23日 15:42:17 | 来源:如皋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70岁,应该是在家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年纪了,可在我市有这样一名老医生,他叫彭德发,退休10年了,如今依然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

  用心坐诊 四小时未喝一杯水

  10月14日,周一,是彭德发正常出诊的日子。早上7点半,他提前15分钟来到办公室,换白大褂、戴好口罩、洗手消毒,做好坐诊的准备工作。7时50分,一名患者焦急地走进诊室,“彭医生,请您看看这个片子吧。”彭德发仔细翻阅着患者拿来的报告后,拿起笔在病历本上飞快书写:“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你这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胃炎,吃点药就可以了,不用担心。”一番话让患者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了。

  一个小时内,便有10多名患者前来就诊,问诊、开药,面对患者,彭德发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位患者的疑问。“彭医生,您快帮我跟我老伴说说吧,我说什么她都不信,她说只相信彭医生说的话……”“好好好,我一定帮你好好劝劝她。”这一刻,彭德发不仅是一位医生,更像是患者的至亲。一个上午,坐诊四个多小时,这对一位70岁的老人来说是非常累的。但彭德发坚持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再下班,忙到未喝一杯水。对于自己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工作状态,他坦然地说,很多门诊医生基本上都是他这个状态,“坚守需要一份责任,也需要毅力,看到病人恢复健康、恢复笑容,我觉得相当有成就感。”“好医生就是有仁心、懂仁术。”在彭德发的人生信条里,所谓医者,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用心灵温暖心灵。

  身患癌症 命和工作两个都要

  1969年,21岁的彭德发还是村里的一名赤脚医生。怀着满腔热血,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参军。因在部队表现出色,研发中草药,被记三等功。“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人生没有当兵的经历,将会遗憾一生。我庆幸自己人生中有那20年的当兵经历。”1989年,从部队转业的彭德发回到家乡,被分配到如皋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2009年,退休后的彭德发为了让自己的医术能继续为更多患者服务,接受了市人民医院的返聘,继续奉献余热。

  在每个出诊的日子,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交加,已经年近古稀的彭德发都会提前到医院出诊。“也许是当了20年的兵,我的时间观念很强,从医40年,上班从未迟到过。”“彭医生是一个工作狂人。”在同事眼中,彭德发是一个“不要命”的医生。2012年,正在出诊的彭德发感觉身体不适,经检查后确诊为胃癌。拿到检查报告单的那一刻,彭德发却跟没事人一样,第二天正常到门诊上班,第三天才开始接受手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彭德发恢复健康后又立刻回到工作岗位,家人无奈问他:“要命,还是要工作?”他笑着说:“两个都要,待在家里,还不如上班来得快乐。

  从医40载 见证医疗事业巨变

  “检查时可能会有点难受,不要紧张。”在胃镜检查室,一位病人侧躺在病床上,彭德发一边安抚病人,一边将软管缓缓插入病人口中,同时不断调整角度和幅度,全方位检查胃部状态。每个周六,是彭德发在胃镜室值班的日子。“这样的检查操作,我们一上午平均在20个左右。我刚来医院的时候,医生少、设备差。”彭德发告诉记者,早期给病人看病都是用纤维胃镜,医生直接用肉眼通过光导纤维观察胃内的图像变化情况,这种纤维胃镜视野狭小,图像不是很清晰,操作时间长、病人也很痛苦。“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胃镜,做完整个检查只要3到5分钟。从纤维胃镜到电视胃镜、再到电子胃镜,我们的医疗设备一直在更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民健康水平越来越高。”回顾40年从医生涯,彭德发用“从无到有”“突飞猛进”形容如皋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彭德发看来,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要用医术治愈疾病,更要承担科普知识惠民的社会责任。“通过科普知识推广,能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让身体更加健康。上医治未病,一个好的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防病于未然。”40多年的从医路,虽然累、虽然有过艰难,但彭德发无怨无悔,他用一生的辛勤付出坚守了医者的初心。他说:如果有下辈子,还要做一名医生。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