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越来越多的司机给爱车装上了插卡式ETC,从此畅行高速,方便快捷。可是,这种车载ETC也暗藏着安全风险。最近,扬州一市民的车载ETC就遭遇盗刷,损失了一万八块钱。车载ETC的使用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安全隐患?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
扬州市民 张女士:
我怀疑被人上车 窃取过(ETC卡)信息了 。
【监控视频】
ETC凌晨遭盗刷
车主损失一万八
监控中的这一幕,发生在十月九号凌晨。当天上午,张女士起床后发现,手机在凌晨三点收到了亚马逊发来的多条信息。信息显示,她的车载ETC信用卡先后消费了近一万八千元。交易发生时,张女士正在熟睡,而且她并没有亚马逊账户,张女士随即报警,她怀疑,是有人用她的资料进行了相关注册,并使用了亚马逊独有的信用卡无密码支付。
亚马逊客服:
(无密码支付)就需要持卡人姓名 卡号 有效期 就可以了。
最终,根据监控拍摄下的画面,张女士分析,之前自己锁车时遭遇干扰器干扰,导致车门没锁上。等到夜间,蟊贼伺机进入车内盗取了ETC信用卡卡面信息,随后进行了盗刷。目前,当地警方已经立案调查。
专家:关闭“免密免签”功能
下车及时拔卡
江苏大学通信工程专家介绍,目前存在被盗刷风险的卡片,主要是由银行与ETC运营方联合发行的二合一卡片。这部分卡片如果带有闪付功能且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业务,那么,不用密码就可以进行千元以下的消费。一旦这类卡面信息被盗,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 副教授 博士 朱轶 :
(不法分子)可能用高清设备拍摄下卡面信息,然后去用卡面信息在网站上进行(免密)支付,是有这种可能性的,所以说开通小额免签免密,是有很大的安全风险。
相关专业人士表示,避免ETC信用卡卡面信息被盗的办法:一是拨打开银行客服电话,关闭小额“免密免签”功能;另一方面,养成下车拔卡的习惯,以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机。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 副教授 博士 朱轶 :
我们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做好个人信用卡的安全保护,因为对于大量的国外网站,我们是不需要密码来进行信用卡交易的,只需要信用卡本身的信息,以及有效期,就可以来进行交易,管理好个人隐私数据,是保障好个人财产的主要关键点。